挺起信阳发展的坚实脊梁——我市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集聚区、服务

阳春三月,沐浴着全国“两会”胜利召开的和煦春风,一股重点项目招引、服务、建设春潮在信阳大地涌动,全市“项目建设年”的序幕正徐徐拉开。放眼城乡,处处呈现一派人勤春早的澎湃发展之势。

伴随着这涌动的春潮,回望2016年我市经济发展的成绩单,我们对2017年全市产业集群培育和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的建设与发展充满信心。

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以上,突破2000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左右,新增城镇就业9.7万人。

这一年,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2.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0%;实现主营收入1993.7亿元,占全市主营业务收入的83.7%,增速连续8年超过10%;共有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1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达到5个。

这一年,全市实际引进省外资金211.7亿元,同比增长8.7%,完成省定年度目标的100.8%,增速和目标完成比均居全省第一位。

产业集群的持续培育,使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重大项目拉动更加有力,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真正成为挺起信阳发展的坚实脊梁。

聚焦主导产业 聚力集群培育

产业是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起点和基点。市委书记乔新江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都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立足实际,找准定位,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此,市委、市政府根据信阳自身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在培育主导产业过程中,加快价值链升级、禀赋升级、载体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带动力。2016年,我市一如既往地坚持将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兴产业、带全局上,把开放招商、项目建设作为铸链条、建集群、兴产业的关键环节,强力推进——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市持续优化主导产业布局,实施择地落户政策,逐步形成了全市统筹、市县联动、县区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集群培育方面,我市突出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推进已进驻企业扩容提质,促进新的有效产能释放。市级主抓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现代物流等五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对近三年的主导产业发展成效进行评估,研究制定新形势下产业发展方向,修订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同时,立足区域协同、产业错位、链条互补,针对主攻领域中的细分行业,推动县区依托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培育设备制造、家具生产、茶产业、禽肉加工、主食加工、纺织服装、羽绒制品等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2016年,全市仅规模以上绿色食品产业企业就有33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0亿元;规模以上新型建材产业企业达26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5亿元,为我市打造全国重要生态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建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夯实基础,同时形成了纺织服装、钢铁加工、设备制造、电子制造、生物医药等五个规模超百亿的优势产业集群。

实施招商新模式,坚持开放招商,实现“无中生有”。按照“明确一个方向、选准一个地方、持续一个时期、兴起一个产业”的“四一”招商思路,探索聚焦集团化、体系化引进,开放招商成效显著,信阳高新区已集聚电子信息企业100余家,基本形成了以智能显示终端和智能通信终端为主的两大产业链条。同时,通过信阳高新区智能通信终端产业带动,罗山县、平桥区均集聚了一批以终端零部件生产为主导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了“零部件+整体”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双赢。2012年开工奠基的国际家居小镇,是“无中生有”的另一重要载体,目前已开发建设面积13平方公里,建成厂房140万平方米,进驻企业30余家,涵盖从原辅材料生产供应到家居研发、制造、包装、展销、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息县产业集聚区立足打造全国“生态主食厨房”,充分利用优质弱筋小麦资源优势,从小麦种植、面粉加工到主食产业化,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目前,息县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超200万亩,主食产业化企业有5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华英农业20年来专注禽肉加工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延伸,目前已形成鸭养殖、肉蛋制品加工、饲料生产、鸭绒加工、羽绒服装服饰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不仅完成了从“亚洲鸭王”到“世界鸭王”的成功跨越,并带动了全市绿色食品企业蓬勃发展。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670亿元。

产业集聚发展的巨大引擎,也带动了全市服务业企业集中布局、集群发展、集合构建的前进步伐。

“携程旅行网区域呼叫中心落户我区,已入驻关联企业40多家;国际汽车博览城引来央企中房集团投资控股;国际茶城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茶叶市场;北湖文化科技园区体育公园项目正在抓紧征地搬迁,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羊山新区管委会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羊山新区不仅要有家居小镇这块金字招牌,在建设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上也要有所作为,为营造优良的可持续招商氛围提供长久保障。

的确,产业是城市的支撑,是城市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只有做强产业才能做大城市。城市没有产业就是“空城”,产业不依托城市也只能是“空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业中心区规划建设工作,成立了高规格的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和推进会,研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坚持规划先行,推动与周边区域规划控制、产业布局、功能配套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内商务中心区功能定位、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同时,依据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在金融、商贸、文化、旅游、高端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谋划重点招商项目,在中国光彩事业信阳行、信阳国际茶文化节等节会活动集中推介,持续加大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川渝等地区的招商力度,促进了一批项目签约落地。

截至目前,全市10个服务业“两区”建成区面积10.22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的5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6亿元,同比增长53.3%。入驻服务业“四上”企业141家,同比增长14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4亿元,吸纳就业人员1.86万人。

加快改革创新 优化产业结构

位于信阳市中心城区东部的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前身是2003年7月筹建的信阳工业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一区多园”,即总部加基地的发展模式,培育形成了以非金属矿制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主导,以软件信息服务为配套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这里,孵化出了智能显示终端知名企业。

“没有想到,信阳电子信息产业在之前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能够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去年4月16日,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团在信阳高新区实地观摩天扬光电生产车间时,一位观摩团成员发出如此感慨。

2011年8月才在信阳高新区电子孵化园正式投产的天扬光电,用了仅五年多时间,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液晶模组生产企业,与三星、LG、创维等玻璃基板、液晶电视厂商保持长期合作。

“我们通过强力攻坚,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天扬光电总经理许力就公司为何能在行业内异军突起给出了答案,“去年1月12日,我们研制的55英寸液晶模组正式投产,填补了我省大尺寸液晶模组生产的空白。”在许力看来,科技创新不仅为公司提供了发展动能,整个信阳高新区处处可见创新驱动发展的身影。

“创新是我们高新区的灵魂,所以我们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增强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去做的,我们深知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和弱,是衡量高新区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信阳高新区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高新区自2013年获批为省级高新区后,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工作随之展开。其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贯穿于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回顾3年来的发展历程,信阳高新区在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之路上步伐矫健:

全区现已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建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14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成功申报省级科技重大专项2项;

被科技部认定为“信阳国家绿色建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2015年认定的全国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之一;

依托辖区企业编制的板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省级标准已批准实施,技术规程和施工图集已由省住建厅颁布实施;

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高新区建设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预计今年4月可建成投入使用。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铁道科学工程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学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信阳高新区的实践证明,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不仅需要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资源,更需要产业与学校、科研机构的相互结合,通过研发与孵化,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近年来,我市尤为重视国家、省、市、县四级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岩土粘土类非金属矿产品质检中心等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白酒质检中心等省级质检中心3个,另有省木质家具质检中心等3个省级质检中心正在建设。黄国粮业是全国最大的水磨糯米粉生产企业,联合6所高校、9家科研机构和14家企业组建了国家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新战略联盟,制定了水磨糯米粉生产与检验国家标准。上天梯产业集聚区积极与中国非金属研究所、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进行技术合作。目前,已在上天梯产业集聚区企业内建成5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有3家企业参与新一代保温板材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实现了由卖初级产品向卖高端产品、研制产品向制定标准的转变。

2016年,我市以市场需求和改革创新为导向,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共有1.4万家企业“触电上网”,实现线上交易,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60%,各类从业人员近3万人。光山县是第一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已有22个乡级服务站、167个村级服务点上线运营,覆盖率超过60%。作为全国著名的羽绒服装加工基地和羽绒制品销售中心,2016年,光山县全网销售羽绒服1500万件,总销售额20亿元,直接创造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带动15万人实现就业。电商孵化园区成果显著,先后建设了信阳电子商务,罗山县、光山县等电子商务孵化园;阿里村淘先后落地光山、新县、潢川;淘帮手、京东帮服务站、苏宁易购体验店已实现县区全覆盖;成功孵化灵山茶业等本土企业30多家,初步构成了完整的电商产业链。物流业发展迅速,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级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试点城市,并成为全国28个获批试点城市之一,也是河南唯一获批的试点城市。电商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发展,2016年我市快递企业共揽收2256万件,同比增长26%;信阳省际邮路增加至23条,邮件直发全国,区域性物流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为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在全市产业集聚区的应用水平,市发改委研究制定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信阳产业集聚区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明确了电子商务示范创建、企业培育、产销对接、应用普及、人才培育等5个具体行动,为下一步依托产业集聚区推进全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明方向。

创新体制机制 强化督导服务

近年来,我市围绕培育产业集群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打造优良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建立重点项目攻坚督导周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工作例会,选取3个至5个存在问题的重大项目进行专题研究推进,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时办结,并由政府督察室跟踪督导。截至目前,已召开例会23次,研究具体项目116个,解决问题190余项。同时,全市大力实施“企业服务年”和“政策落实进千企”活动,市县共安排476名首席服务员,进驻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和协调服务,累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289个。紧抓国家扶贫政策机遇,出台《关于加快利用资本市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见》,鼓励更多本地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筛选符合首发上市条件的后备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培育。2016年,我市新增上市后备企业15家,华英农业和羚锐制药两家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再融资13.3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配套支撑能力,我市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平桥区公共实训基地入驻职业学校、企业和培训机构21家,累计培训各类人才9万余人。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累计培训学员9.5万人次,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累计培训各类实用人才6万多人。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联审联批”为一体,进驻行政服务部门78个,汇集各类行政服务事项565项。在构建新型产业园区中,淮滨县商务中心区突出文化创意领域,重点打造以淮河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建设集文化展示与体验、旅游休闲与观光、商业开发与生态居住功能于一体文化旅游综合体。

为破解产业集聚区管理权限交叉、职权不清、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根据省文件要求并结合实际,市发改委研究制定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信阳市推进产业集聚区与乡镇行政区域管理套合工作方案》,报省集聚办备案通过。经过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市集聚办及相关部门多次赴产业集聚区调研督导,目前,我市产业集聚区“统一领导、以区为主、两套人马、分线负责”的管理体制已经形成。

自2009年河南省正式启动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以来,8年的光阴,一个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让革命老区、传统农区信阳的工业实现了靓丽的转型和升级。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长尚朝阳明确指出,要继续围绕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优势产业延链补链。要重点关注与信阳发展需求能有效对接的企业,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延长主导产业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等上下游链条,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

眼下春光正好。可以期待的是,信阳人用智慧与汗水描绘浓墨重彩的产业集聚画卷,也必将在“五个信阳”建设中更出彩。

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记者 赵雪峰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赵雪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