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孩子都能上好学——信阳教育有亮点 倾心竭力为“均衡”

地处乡镇的商城县上石桥高中新建校舍堪比大城市学校

信阳观察记者胡巨成刘宏冰本报通讯员唐族启

    当老区人民逐步富裕起来之后,“上好学”成为越来越多信阳家庭的迫切需要。

    “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2月24日,在2017年信阳全市教育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信阳市政府领导和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共同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

    全面改造薄弱学校让山区孩子学校更漂亮

    商城县长竹园二中是记者到过的信阳最偏远的中学之一。

    该校校长肖风林介绍,以往,这个学校除了满足师生学习和住宿的教室寝室外,没有食堂,学生就餐要么在教室,要么在操场;厕所是传统旱厕,到了夏天迎风臭几里,苍蝇蚊子到处飞;没有办公楼,教师住宿办公都窝在宿舍里;至于功能完备的试验室、多媒体教室和专业的体音美教室,他们想都不敢想。

    2013年,县里投资120余万元,新建了和城里学校一样宽敞明亮的餐厅和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600余名寄宿的留守学生终于告别了一边闻着令人作呕的臭气,一边蹲在操场一角就餐的历史。

    2014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铺开,一座建筑面积近1500平方米的综合楼在这里拔地而起。教师们终于可以分学科围坐在大办公室里研讨教学了,学生们终于可以走进电视里才看到过的试验室、专业教室和能够连通世界的多媒体教室,亲手做一次理化生试验、亲手弹奏一曲商城民歌、亲眼看国内一流名师的课堂风采了。

   商城县教体局局长李东翃告诉记者,近年来,市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贫困山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大,近三年,全县新建学校幼儿园30余所,改扩建学校100余所。县财政还率先按照国家标准将全县中小学图书全部配备到位。

    信阳市教育局局长苏锡凌介绍,仅2016年,信阳市全面改薄落实资金7.387亿元,在全市消除了存量D级危房,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40余所,改造薄弱高中15所,发展寄宿制学校375所。

    城镇扩容让城里学生教室更宽敞

    2003年,信阳市胜利路学校(原信阳市三小分校)没有建设之前,冲着信阳市三小是全省素质教育试点学校这块金字招牌,主城区几乎所有家庭都想把孩子“挤进来”,一个教室里坐七八十人,一度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那时被学生挤爆的不仅是信阳三小,还有信阳市九中。

    “说实话,每年到了秋季新生招生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不敢接电话。”浉河区教育局局长殷世明坦言,“好学校只有那么多,教室只有那么大,你说咋办?”

    为了缓解城镇名校“大班额”问题,学校城镇扩容率先在浉河区展开。在市区大力支持下,2002年,浉河中学(原市九中分校)成立;2003年,信阳市胜利路学校(原市三小分校)成立。

    短短十余年,这两所学校不仅已经成为像九中、三小一样,是信阳学生都想“挤进来”的名校,而且赶超之势锐不可当。

    以名校推动城镇扩容,以城镇扩容促建更多的名校,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应势而动,鲶鱼效应逐步放大。2010年,市教育局直管的信阳市羊山中学建成招生;2011年,九中、三小春华分校和羊山外国语小学开班招生;2015年,生源几近枯竭的信阳市六中和十一中分别改为九中东校区和浉河中学五星校区,校园很快恢复勃勃生机。

    “近年来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使信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比较突出。加快扩充城市普惠教育资源,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信阳市副市长张明春的话掷地有声。

    2017年,信阳将规划新建幼儿园126所,改扩建79所;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42所;主城区一批城镇扩容项目加快实施。兴建平桥区中山中学、市第十三小学湖东校区,改造市第三实验小学、市第三实验高中,扩建信阳高中,加快建设信阳外国语高中。

    寄宿学校让城乡教育资源更均衡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全县人口不超过30万,人口居住分散,学生入学面临山多谷深路远的困境。

    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当年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不到14.9亿元,而2016年最终教育支出却高达5.098亿元。近两年来,仅校安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县就投入3.23亿元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各类建设项目100余个,改造消除危房4.9万平方米,新建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运动场13.9万平方米。

    据新县副县长臧曼介绍,该县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新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意见》,建立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机制,将教育投入、办学标准、校际差异程度纳入各乡镇考核内容,以制度保障助推均衡发展。

    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山区农村的学校只有少量学生。这些学校地处偏远,教师不愿意来,好的教师也留不住,使得当地孩子难以享受到好的教育。

    调研之后,乔新江开出了解决难题的良方:增加乡镇教育投入,在中小城镇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

    “学生集中到城镇寄宿制学校,好老师留住了,农村学生也享受到了和城镇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安全问题也解决了。而且一些家庭还会因为孩子在城镇上学,而举家迁到城镇来,从而形成‘虹吸效应’,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乔新江看得更远更全面。

    按照这种思路,至2016年,新县规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36所,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03所,新增学位9730个。

    据信阳市教育局统计,至2016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已经发展到375所,寄宿生近18万人,占总在校生比例的22.6%。到2017年底,全市义务寄宿制学校将超过500所。

    与此同时,信阳还将在优化教师队伍、推进教育信息化、关爱弱势群体孩童、教育富民脱贫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3D信息实验室建设,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推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使乡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山区学子从信阳飞向全国。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