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牵手扶贫项目 帮助农民奔富路

新春走基层,对于记者来说,是一个了解基层,学习基层,感悟基层的过程。记者可以更加深刻地学习基层工作的特点难点,了解国家政策的方向动力,感知广大群众冷暖需求。可以说,腿在走时,手在写;手在写时,心在想。近日走基层时,有个情况,让记者感悟较深。

浉河区吴家店镇河头村,水多田少。去年在精准扶贫政策引领下,不少劳动力不足的贫困户选择在自家水塘里种植芡实,然而,市场销路却是个问题。

河头村的黄家忠,家有80岁老母亲,一人抚养3个未成年孩子。去年,他在村里的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去潢川学习芡实种植技术后,成为该村芡实生产小组组长,将自家1.9亩水塘种植上芡实后,产出了300多斤芡实。由于缺乏销路,就由河头村第一书记张众一发动周围熟人进行购买,收入了6410元。

据黄家忠介绍,考虑到自家闲置水塘多,芡实种植技术具备,种植需要劳动力少,他想在今年将芡实扩大到6亩,同时,家中还种植了不少花菇,但仍然面临销路问题。

2016年,河头村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带领包括黄家忠在内的4户贫困户去湖北随州学习了灰色梯棱羊肚菌栽种技术。利用适于种植羊肚菌的背阳坡地,黄家忠于2016年12月份投入6000多元试种了8分地。同样,困扰他的也是销路问题。

如何在扶贫帮扶队走了以后,实现自主脱贫,恐怕只能将其与刘丫丫的电商联系起来。

采访中记者得知,2016年,同在吴家店镇的刘付荣认为自己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她的刘丫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没有足够的加工场地,无法引进芡实剥壳机,导致网店的脱壳芡实供不应求,大量订单白白丢失,损失达几十万元。然而,河头村有许多芡实却苦无销路。近在眼前的纯天然芡实,在省去了外地进货的运费之后还能卖个好价钱,对此,刘付荣懊悔不已。今年,她计划在几千平方米的仓库建成后,针对当地特产引进加工设备,扩大销售规模。

如今,精准扶贫的多数脱贫项目涉及“农、林、牧、副、渔”等行业。假若“输血”过程中,技术到位,资金到位,项目到位,各种生产条件也具备,那如何让项目产出的各种农产品在脱贫工作队三年的“送君扶一程”之后,还能自行销售,顺利增收,成功完成脱贫工作从“输血”到“造血”功能的自然转化,将是精准扶贫工作接下来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若能让农村电商和扶贫项目“结亲联姻”可谓喜上添喜。一方面,农产品有人愿意生产,可让脱贫项目落地生根,保证了像刘丫丫这样的农村电商具备充足的物美价廉农产品货源;另一方面,农家屋里的产品有处可卖,让电商为农民增收打开市场,能实现像黄家忠这样的农村贫困人口有钱可挣、有梦可逐!

引进扶贫好项目,鼓励农村电商大发展,这两件事可以孤立地做,也可以“联系着”去做。

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记者  王凌云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王凌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