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

信阳申桥见证了浉河两岸的城市变迁

2017年2月8日,新年伊始,信阳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把信阳市建设成为以商贸物流、创意研发、休闲旅游等为主导的鄂豫皖交界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6年9月26日,中共信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强调,信阳要着力构建“一市一区三枢纽”,努力建设“五个信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要建设成为鄂豫皖交界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信阳话语坚定,步履铿锵。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信阳有机遇

2015年6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信阳被确定为三个核心发展区域之一。

2016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展建设的指导意见》,把信阳确定为重点支持地区。

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出台,其中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把信阳确定为三个核心城市之一。

2016年12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九大任务中,又明确提出支持信阳建设北斗导航产业基地、推进信阳等地的航运整治、港口建设以及实施机场、大型水库、风电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016年12月30日,国务院《关于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由南阳、信阳、驻马店组成的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进一步明确了信阳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

市委书记乔新江坦言,这些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意见,都为信阳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信阳构建打造“一市一区三枢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机遇在手,信阳岂能错过?

信阳紧抓机遇,不断强化城市发展基础支撑。截至2016年年底,明港机场、出山店水库建设有序推进,息县至邢集调整公路和淮滨至息县航运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电网投资改造升级稳步实施;宁西高铁、京九高铁、淮滨公铁水一体化项目纳入规划,濮阳至阳新高速公路开工在即,西气东输二线南阳至信阳天然气管道工程加快建设,多项水利工程被列入《全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信阳城市建设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信阳百花园成为城市新地标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信阳有底气

信阳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辖区内日益建设完善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辐射,为信阳城市建设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来自信阳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十二五”末,信阳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7%,比“十一五”末提高了8.3个百分点;至2016年年底,城镇常住人口285.6万人,全市城镇化率已达44.4%;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4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8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已达61.7万。

信阳市长尚朝阳告诉记者,2016年,信阳经济总量的80%在城镇产出,投资的81%在城镇发生,消费的94%在城镇实现。城市不仅成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更迸发出强大的活力。

近年来,信阳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连续八届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连续六届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6年,信阳全市旅游接待总量达到28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5.6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93.9%和187.8%。信阳城市形象提升带来的综合效益呈指数级倍增。

“这得益于我们多年坚持‘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的城市建设之理念。”乔新江如是说。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信阳有目标

尚朝阳告诉记者,“山水信阳,休闲茶都”,是信阳的城市名片。信阳以这一定位为目标,组织开展城市设计,敬畏山水、保护山水、用好山水,依托自然山水资源来安排城市空间布局,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打造抬头望山、举足亲水的山水生态宜居城市。

因此,《意见》明确,要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城市有序建设、合理开发、高效运行,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加,努力建设集约节约、生态宜居、智慧人文、富有活力,与信阳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相适应、具有信阳特色风貌的现代化城市。

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孙丽平表示,按照这个目标,信阳要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提升信阳中心城市地位,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优化空间布局和发展形态,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县和明港镇撤县(镇)设市。二是以信阳中心城区为中心,联合罗山、明港和鸡公山构建中心城市组团;以潢川县城和光山县城联合形成的潢光一体化发展区,成为信阳市域东部的副中心。依托中原经济区,以信阳中心城区为核心,统筹功能布局、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竞争力,构建与郑州、武汉等省会城市紧密相连的1小时经济圈。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信阳有规划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乔新江在市委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信阳城市规划一定要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严肃性,注重承接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科学合理制定,确保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能够发挥出引领作用。”

尚朝阳亦强调,要注意把握城市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自觉遵守规律,注重融合发展,突出以人为本,坚持“多规合一”,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执行规划,推进城市发展提速和质量提升。

信阳市规划局局长李东升告诉记者,2015年9月2日,信阳市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年—2030年)》,总规确定信阳城市性质为鄂豫皖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新兴产业基地和山水宜居城市,提出城市规模为,到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185万,建设用地185平方公里。

此次城市工作会议研究出台的《意见》再次明确,要坚持“将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的规划理念,提出到2030年城市绿地率40%以上,绿化覆盖率45%以上,全面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还在中心城区规划羊山公园、羊山森林植物园、龙飞山公园等16处片区公园和8处郊野公园,结合景观防护绿带,形成“一带八廊、七山入城、廊串多园”的绿地系统,打造15分钟健身圈。

此外,针对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不足、水平不高,而造成的城市功能短板较多的实际,《意见》分别给出了优化街区路网结构,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提高防灾应急能力等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的具体举措,以及强化污水大气治理和垃圾综合处理,保护城市自然生态,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建设等新思想新理念,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客观规律、体现中央和省委要求、具有信阳特色的城市发展途径。

信阳观察记者 胡巨成 刘宏冰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胡巨成 刘宏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