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顿文明的年夜饭,信阳人这样做……
对无数家庭来说,年夜饭,是亲人之间最温情的时刻、最温暖的仪式。吃年夜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寄托“年年有余”的生活企盼。如果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有一顿饭是最为重要的,那一定非年夜饭莫属。有人认为,年夜饭必定要大操大办得丰盛之极,讲排场、要面子,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严重的浪费以及伴随而来的许多不文明行为,也就由此而产生。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背景下,年夜饭的“文明之风”也悄然刮起,这不,昨晚,农历除夕夜,家住市区四里棚社区的赵海晶老伯一家就把一顿年夜饭真正吃出了“文明香”!
崇康尚俭有讲究
在订除夕年夜饭之前,家里的“老掌柜”赵老伯就定下了一条规矩,崇尚节俭。赵老伯说了,现在,大家腰包鼓了,生活富了,人们也愿意多花钱享受,但是铺张浪费是坚决不允许的,吃年夜饭讲究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氛围;年夜饭吃的不是排场,而是亲人聚在一起的热闹。因此,早在一个月之前,家里人就放弃了到大饭店聚会的想法,而是根据年夜饭人数在附近的中低档饭店定了一间888元的小包间。一家祖孙七口人入座之后,虽然略显拥挤,但大家缩短了彼此的距离,感觉更温馨了。
聚餐开车不喝酒
年夜饭一开席,赵老伯就询问在座的子女后辈有谁开车来的?当得知儿子和外孙子是开车来吃年夜饭后,赵老伯又订下了一条规矩:“虽然是年夜饭,但是你俩不能喝酒。今天出租不好找,你俩等会还得开车回家。越是过年越是不能因为一时的欢快放松了安全意识,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个安全隐患。”赵老伯的规矩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一顿年夜饭,家庭成员之间少了以往那种觥筹交错,胡吃海喝,多了互相交流、联络感情,从外地赶回来过年的女儿和外孙有了更多和亲人叙话的时间,感觉家庭关系更加融洽和睦。
剩余饭菜打包走
吃完年夜饭,看看桌上的饭菜还有不少剩余,赵老伯说出了第三条规矩,不能浪费,把剩菜全部打包带走。关心信阳大小事的赵老伯说,今年市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文明餐桌”行动,作为普通的信阳市民,我们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从自身做起,主动配合开展这项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贡献。打包剩菜并不丢人,浪费行为才是可耻。听完赵老伯一席话,家人们深感不仅吃好了年夜饭,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文明行为教育。“服务员,拿几个打包袋。”赵老伯的女儿喊道。在服务员赞许的眼神伴随下,赵海晶老伯一家掂着四五个食品袋,愉快地结束了今年的除夕年夜饭。
年夜饭,应当吃得节俭而温馨。在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的时候,年夜饭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载体,承载着美好的希望,而节俭和健康,理应是美好希望的一个核心因素。 过年是一种心态,只要心态不淡,年味永远不淡;同样,年夜饭的味道更多的是体现在家人团聚的其乐融融,丰盛到满汉全席,如果都是一个个掏出手机只顾拍照发朋友圈而没有家人的那一份亲情与融洽,那么,再丰盛又有什么意思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