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建筑工地挖出一枚炸弹 疑似武汉会战期间日军所留

记者 何正权 李鑫 通讯员 汪星晨 文图

 “信阳一工地挖出一枚航空炸弹。”1月22日一早,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筑工地上,工人在驾驶挖掘机施工的过程中,挖出一枚炸弹。随后,信阳市羊山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进行处理,疏散人群。目前,警方已协同专业爆破人员将该枚炸弹运至安全地带,成功进行引爆。

现场:挖出炸弹 挖掘机师傅惊出一身冷汗

“昨天夜晚11点多,正在挖土的挖掘机停止工作,我就有些好奇。就看见挖掘机师傅从驾驶室里面跑了出来,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事发建筑工地一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是负责建设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新楼,事发时,工人正在工地挖掘土渣。

记者联系上当事工人高师傅。高师傅介绍道,当时正驾驶挖掘机挖土,一铲子下去,看见铲子里的土渣有个东西发亮,就离开驾驶室,走上前去,才发现竟然挖出了一枚炸弹,立即打电话报警。“当时,我就看见一个类似铁块的东西,在灯光下反光,走近一看不要紧,魂都差点吓没了。要是铲子稍微偏了一点,估计我的小命就要交代在这了。”想到事发时的场景,高先生不禁心有余悸。

处理:警方协同专业爆破人员已对炸弹进行爆破

随后,记者致电信阳市羊山派出所。据出警的张警官告诉记者,1月21日11时30分左右,接到群众报案,称在建筑工地发现了一枚炸弹,就立即派警察去现场进行处理。

“由于距离事发处较近,我们很快赶到现场,对工地围观人员进行疏散,并设置警戒线。由于事发时间太晚,难以协调专业爆破人员进行处理,就安排人员对现场进行保护。第二天联系人员进行排爆。”张警官介绍道,经过简单观察,炸弹为一枚航空炸弹,重约100公斤,弹身上写着“昭和13年4月”的字样。

记者从张警官处获悉,警方于22日中午,将该枚炸弹安全转运至浉河区游河一处安全地带成功进行引爆,弹坑约有30平方米。

调查:或为抗战时期航空炸弹

记者了解到,炸弹弹身上刻着“昭和13年”的字样,转换至公立为1938年,即为武汉会战期间,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据《河南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上记载,信阳是日军南取武汉的咽喉要道和重要战略基地。为了占领信阳,从1937年夏至1938年10月,日军先后出动飞机23批,共374架次,投弹2045枚,多次对该地区狂轰滥炸,炸死炸伤平民2200人,炸毁民房6700间。

来源:信阳新闻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