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菜篮子”:潢川县桃林铺镇农贸市场“换颜”侧记
12月9日电 (记者 刘鹏)“晴天赶集一身灰、雨天赶集一身泥,如今不但一站式购物,更能安心吃上放心菜、放心肉。”说起家门口的新农贸市场,河南省潢川县桃林铺镇村民小王由衷感慨!
地处潢川东部的桃林铺镇东邻信阳固始县,北与淮滨隔河相望,素有“潢川东大门”之称。潢川县不但是全省畜牧、渔业、粮食生产的重点县、先进县,也是全国肉类产量百强县。
然而,长期以来桃林铺的农副产品经营市场却是一件让政府头痛、让群众揪心的难点问题。数十年间,这里的农贸经营户散布在312国道、县乡公路桃张路及各条街道上露天交易,不但导致镇区环境脏、乱、差、堵,每逢集市期更是寸步难行、交通瘫痪。遇上极端天气无法交易,对周边群众极为不便。
由于桃林铺的“马路市场”经营分散,功能分区不合理,甚至住户门前到处都是菜摊、肉摊,也致使市场监管存在诸多不便和缺陷。食品经营卫生差、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日益加剧的道路拥堵更是亟待解决!如何破解这道关乎群众贴身利益的难题,摆上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2016年3月,桃林铺镇政府在通过多次班子会、人大代表决议、群众问卷调查、老干部座谈会后,决定依法履行各项行政程序,筹划启动镇区交通安全整治及使用农贸市场两项工作,积极和潢川县相关职能部门沟通磋商,并得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桃林铺镇政府切合实际、立足长远,在该镇晨阳新农村社区中规划了一个标准化、全封闭的专业农贸市场。而为了助推当地建设、回馈家乡百姓,今年6月,当地建设商晨阳社区投资方决定将斥资264万元的“桃林农贸市场”无偿捐赠给了桃林铺镇镇政府。
天时、地利加人和,就这样,一座占地总面积6000余平米,仅室内面积就达近3000平米的规范化全新农贸市场应运而生了。几日前,记者赶赴潢川东大门桃林铺,实地探访了这家坐落于晨阳新农村社区中的农贸市场。
刚一步入,整洁的果蔬案台、全新的照明通风系统、门前的公平秤、不间断供水的热水房等设施一一映入眼帘。熙来攘往的村民们认真挑选着所需的果蔬产品,热闹喧嚣,却呈现出一派井然有序的购销氛围。
而市场内外,穿梭于人群中的市场管理人员及16个摄像探头正全方位、无死角的为商户、消费者保驾护航。清扫垃圾、渣滓的保洁员们的身影也不时浮现。
“在这里卖菜再不担心热天冷天、风吹雨淋遭罪了,这里水、电各种设施齐全,条件好、人也多。不但7个月内免摊位费,为了帮助创业,市场每天还发给我们100元的补助”。谈起搬进新“家”的感受,蔬菜经营区一位大姐的脸上洋溢着微笑。
“以前赶个集经常一身泥,现在都可以一站式购物了。下雨下雪天也淋不着,方便;门口放有公平秤,随时上秤不会缺斤短两;集中经营便于监管,放心购物、放心吃菜,更实惠的是每天来赶集还能收到市场发放的购物券”……在桃林农贸市场出口处,拎着大袋小包不时走出来的群众纷纷感言。
采访中,桃林市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常启正向记者介绍,桃林农贸市场于今年11月4日正式启用,目前除少数有门面的农贸经营户外,基本都已进入市场进行经营。而之前老市场的脏乱、拥堵现象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和缓解。
“与此同时,为了繁荣和稳固农贸市场的经营,投资商还给予经营户及群众各种优惠辅助。包括7个月内免收一切费用,根据经营种类每天给予经营户30至100元的补贴,同时每天对消费群众发代两到三元的代金券等。”
常启正说,农贸市场是农民的“菜篮子”,也是社会流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反映一个城镇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生活水平乃至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他称,从“马路市场”到桃林农贸市场的投入使用,离不开县里、镇里的正确指导和努力,以及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和付出。
正如常启正所说,“一切为了百姓实惠。”的确,乡镇农贸市场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农民脱贫、增收紧密相连,更是老百姓日常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体现。
而近年来,随着内陆越来越多标准化村镇农贸市场的建成使用,它们不但提升了小镇品味,更提高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桃林农贸市场的华丽“换颜”,可谓是地方经济发展、绿色发展以及建设民生工程的一个典型缩影。(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