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务工办驻村帮扶工作得到县委领导肯定

 

             市人社局务工办驻村帮扶工作得到县委领导肯定
 
7月20日下午,淮滨县委书记曾辉、县委组织部长宋国军、县领导王廷俊带领县委办、组织部、扶贫办等县直部门负责人,深入到张里乡前楼村(市人社局务工办第一书记派驻村)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检查指导期间,县委领导实地查看了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资料,询问了市、县第一书记及驻村队员的生活、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听取了市县第一书记及乡领导的汇报,对前楼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检查期间,曾辉书记对市人社局组织的百名干部入村结对活动和七一党建专题帮扶活动等给予了肯定,特别是对人社部门负责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和送技能培训进村入户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前楼村是位于淮滨县城西北部的一个偏远乡村,属江淮平原地带。全村人口2942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占三分之一),共有15个村民组,耕地4500多亩,以种植小麦、玉米和红薯为主。经精准识别,目前共有未脱贫贫困家庭109户389人。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党员37人。自去年9月份市人社局务工办按市委要求派驻第一书记以来,市人社局务工办真心关心、关注、支持第一书记,突出抓好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抓住责任点,统领推动扶贫。按照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分别负责,第一书记具体负责的要求,对定点帮扶村实施领导包组、干部包户的措施,每项帮扶措施都明确由一名处级干部牵头负责,强调并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把责任上提一级。为认真落实市脱贫攻坚指挥部1号令总体部署,市人社局建立了脱贫攻坚例会制度,定期对各责任单位、责任人的任务推进情况进行阶段性考评,通报、查找、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部署解决办法。结合部门职能制定下发了信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脱贫攻坚工作督察考核和奖励问责办法》等。市务工办还针对前楼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六条具体帮扶措施:一是组织开展送技能进村入户活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每年至少举办二期。二是投入资金帮助村委会改善基础设施及办公条件。三是制作有关宣传板面,将各项规章制度上墙,帮助村委规范各项管理。四是联系有关企业与前楼村开展村企共建行动。五是协调市、县人社部门在前楼村建立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六是在重要节日期间开展对贫困户的走访慰问活动。
二是找准切入点,实施技能扶贫。市人社局务工办紧密结合部门职能,帮助第一书记找到驻村工作与扶贫工作的切入点,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职责出发去展开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民只有掌握了一定技能,才能更好地转移就业,更好地融入城市,实现了“一次培训、长期受益,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培训目标。自去年10月以来,市务工办已经在前楼村成功成功举办了2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183人。
三是突出着重点,加快实施转移就业。针对前楼村的基本情况,市人社局务工办积极开展引导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依托信阳市的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组织引导其出国就业,争取每年转移10—30人。目前,已向村里发布各类招工信息50多条,其中赴沙特、安哥拉、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境外招工信息5条,提供境外就业岗位360个,月收入均在8000元以上。贫困户马金库一家五口,因有一个智障孩子,导致家庭贫困,而他自己正值壮年,很想到国外务工挣钱,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准备协调有关方面减免他部分前期费用,尽力帮他实现出国就业梦。
四是培育闪光点,争取实施“美丽乡村”计划。实施“美丽乡村”计划,初步想法是:一池碧水、一条新路和一个广场。目前,正在协调有关部门整治村内水塘,添置健身器材。同时为加大扶贫宣传和指导力度,及时建立了市人社局淮滨帮扶工作群,通过自媒体加强沟通和交流,并提出每月在市级以上公共新闻媒体上发布一条扶贫工作信息。
自派驻第一书记以来,市人社局、务工办领导已分别带队10次入村,其中处级干部参与人数达25人次;组织局属9个二级机构的近百名干部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投入资金10多万元帮助村委改善基础设施;协调资金14万元建立了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在今年春节和七一建党节期间,人社局领导带队共看望了27户特困家庭,向每户送去了500元救济款和过冬棉大衣,同时还向村小学捐送了200套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总价值近4万元。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