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朱堂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记者 周健 通讯员梁义娟)2016年,罗山县县朱堂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茶叶、板栗、葡萄、蔬菜种植和土鸡、麻鸭、生猪养殖产业做大做强,为全乡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经济基础。   该乡坚持产业扶贫战略,走造血式扶贫的路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逐渐走出一条特色产业扶贫的道路。   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加快土地流转,变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向连片规模发展,重点扶持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支持帮助农户与农户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促进产业由大变强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     目前,全乡茶叶面积达2.5万亩,年产干茶5000担,产值7500多万元,并形成了老寨、天桥、白云寺、保安寨、曾家山、双寨、雾云寺、观音寺八大茶区,全乡板栗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年产板栗4000吨,产值2000多万元。该乡现已成为豫南地区最大茶叶、板栗交易集散地,两项特色产业直接受益群众10000余人,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为实现贫困户脱贫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朱堂乡着力在强保障、转方式、树龙头上下功夫,多措并举做好禽畜养殖业的规范建设,乡域范围内禽畜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目前,全乡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多达30余个。   加强技术培训,增强科学养殖的“含金量”。该乡积极与信阳农林学院、县畜牧局联系,邀请知名专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巡回诊治等服务工作,让有意向的养殖户了解动物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环卫改造等知识,为科学养殖提供第一手资料。截至目前,已组织专业培训2场,培训人员近40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1000余份。   强化疫情防控,为健康畜养拉起“安全网”。动物疫情防控是禽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为此,该乡建立健全乡、村、户三级疫病防控网络,乡畜牧站与村、养殖户逐一签订责任状,确保疫病防控无死角、全覆盖。实行一户一档,对于乡域范围内的养殖户全部登记造册,建立防疫档案,实时跟踪,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有效杜绝动物疫病发生和疫情蔓延。   规范科学管理,加速推进畜养的“生态化”。该乡坚持把禽畜养殖污染治理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积极引导养殖场户转变养殖方式,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和生态环保养殖,努力实现养殖污染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加强对对禁养区内养殖场的监管和整治,目前,已排查出禁养区7个养殖场并上报给县畜牧局和林业局,等待上级部门的处理。同时,督促各村加强养殖场周边环境整治,对养殖场周边沟渠、水道进行彻底治理,确保周边环境无污染。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