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三加”工作法提升治安防控能力
在经费紧张、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精准打击?河南省信阳市公安局有针对性地推出了“脚板+网络”、“传统+科技”、“专门工作+群众路线”“三加”工作法,构筑立体防控体系,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
脚板+网络
建成社区警务室445个、村级警务工作站2250个
如何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确保农村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信阳市公安局积极推动警力下基层、进社区、进村组活动,实现被动接警到主动寻警的转变。
信阳市公安局按照城市3000人至6000人为一格、农村5个至8个行政村建一个警务室和一个村(社区)建一个警务工作站的标准,全市建成警务室445个,村级警务工作站2250个,划分中心城区网格276个,1980名包村网格民警和1100名警务辅助人员每周到警务工作站和网格开展工作,构建了以“社区管控,农村防控,边际堵控,单位守控”为主要内容的四大防控体系,把治安防控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
在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工作中,信阳警方积极创新“互联网+社区警务”。包村和社区民警建立社区党员干部群、治安积极分子群等8个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发布警情播报、防范提示。同时开展法律宣传,传授安全防范常识,提供办事咨询。在社区党员干部群里,社区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报告掌握的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社区民警根据报告的情况立即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十类可防性案件发案同比下降86.67%;全市3221个行政村,有3127个无刑事案件,2976个无治安案件,19893个基层单位实现“零发案”。
传统+科技
视频监控实现城乡同网
5月6日1时许,受害人吴某在下班途中被3名青年男子尾随并抢走钱包。接到报警后,巡逻民警火速出击,6小时就抓获犯罪嫌疑人,带破抢夺、盗窃系列性案12起。“我们准备好几天了,可路上布满了巡逻队员,一直没机会下手。”涉案男子沈某的话印证了警方构筑“天眼”防控模式产生的良好防范效果。
针对山区社会治安实际,信阳警方全力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建成标准化视频监控中心15个,整合城乡各类监控资源9.9万余个,构建市公安局、县公安局、派出所、警务工作站四级视频巡控网络,实现了监控无死角。
为更好发挥视频监控系统功能,信阳市公安局创新设计了“一张图”,即可视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这张图以110接处警平台为基础,集视频专网、4G无线图传、350兆数字集群、查缉布控平台、GPS定位等为一体,实现可视化、扁平化、点对点指挥调度,大大增强了警务指挥效能和现场处置能力。
在这张矢量地图上,警力配置、警情处置、视频资源、卡口信息、周边环境等都能动态呈现。发生警情后,这张图首先显示出报警人地点,指挥中心即可通过视频监控搜索现场情况和就近备勤警力,快速响应,高效处置;350兆数字集群系统全程指挥,报警人、接警员、处警民警三线合一,单呼、组呼、群呼,一呼百应。同时,还集成了视频分区域搜索系统、无人机搜索图像传输系统、娱乐场所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人像动态搜索比对系统、卡口调度系统和出租车信息管理系统等手段,发现警情可以立即就近出警,控制现场。
专门工作+群众路线
以局部小治安的稳定带动社会大治安的好转
信阳警方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防为主,标本兼治,以局部小治安的稳定带动社会大治安的好转。全市87%的警力充实到基层,110、巡警、交警等将警力全部摆到街面、路面上,对主要道路、重点部位和易发案地区进行巡逻布控,在城乡居民中开展“邻里关照”、“看楼护院”、“十户联防”、“五户轮班”等简易防范措施。
他们在全市建成乡、镇巡逻队246个2436人,村级打更队2621个5056人,护厂、护院队4323个10234人,建立县级治安纠纷调解中心12个,乡镇矛盾纠纷调解室121个,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新县新集镇金水小区,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地球村”的村民组,这里132户人家,家家有外出务工人员,足迹遍布22个国家和地区。为让这些外出务工人员放心,新集派出所在132户人家门上都挂上“警民共建”小标牌,民警们定期到他们家中走访座谈。他们结合本组地理环境复杂、人口流动频繁的实情,提出“十户联防、村组联治、邻帮联建”的措施。派出所及时对该措施进行实地演练,收效明显,原来多发的偷盗现象没有了,因小事引发的纠纷没有了。今年以来,新集派出所先后收到来自17个国家、地区的感谢信。(邵梦华)
【责任编辑:寨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