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稳步推进 村民喜迎新生活
息县濮公山下中渡店村曾经是个风景宜人、环境优美的圣地,给息县人留下过许多美好的回忆,但经过几十年的粗放无序的开采,从钟灵琉秀变成满目疮痍。矿山开采不但没有造福当地群众,反而给群众带来无穷的灾害,严重损害了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近日,记者又一次来到濮公山脚下,却见到了一个焕然一新的中渡店村。 依丘陵地势而建的棟棟楼房错落有致,小区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别有一番韵致。这里就是息县中渡店村新家园——清华园安居工程小区。59岁的村民刘文根正在自家的小院里打理着花卉,他告诉记者,过去这里是矿区,当地村民过着靠山吃山矿物开采的营生,虽然在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下,却没有好的空气,没有好的水。 “过去我们这儿是矿区,环境非常差,路况非常差,因为矿区车辆流量大,晴天是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原来的环境住的是小瓦房,小平房,又脏又差,并且这里是山区缺水。” 而现如今,刘文根一家搬进了附带车库的复式套房,屋内空间宽敞明亮,装修大气典雅,陈设考究温馨,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 “现在的环境是地也绿了,天也蓝了,水也清了,居住环境也舒适了,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城里面的享受不到的我们享受到了,我们现在住的环境和城里人是一样的,我们感觉非常舒适,现在搬到这新区新房子都有了自来水。” 清华园安居工程小区是用于安置濮公山拆迁户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之一,已建成840套16万平方米的住房,目前,第一批200多户棚户区改造和拆迁户已全部入驻。刘文根的妻子朱秀荣告诉记者,通过宅基地的补偿款、房屋拆迁款以及搬迁扶持奖励资金,像她家26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总共交了八万元就搬进了新居。 “按讲说当初我那老房子卖的话两万块钱都没人要,不算上补偿不算上奖励这房子在县城最低也得五六十万。现在政府都给大家配上这样的房子了,所以大家都非常高兴。” 在清华园小区的路对面,破旧的砖瓦房和现代化的小区成了鲜明对比。62岁的村民任国华正配合乡里的工作人员丈量着自家的宅基地。 高标准的园林小区、优越的居住条件,每日看着生活在清华园的同村村民,让任国华羡慕不已。作为易民搬迁的第二批村民,他积极的配合乡里、村里的拆迁工作,而早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已成了村民共同的愿望。 “我们住自己的老房子暨破又烂,各方面条件没有清华园社区好,所以我们都愿意过去住,这是我们的一种想法和认识,普遍性的共识。” 在中渡店村党支部书记朱俊的印象中,自2012年濮公山矿区转型以来,他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不停地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开,党员干部会、群众代表会前前后后光会议不下二百余场,每月处理因拆迁引发的各类纠纷2000余次,而所做工作目的只有一个,围绕拆迁、征地、迁移等一系列工作开展,统一好各界思想,为矿山转型群策群力。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拆迁了300多户,搬进了清华园社区二百多户,主坟迁移了400多座,碎石场拆除了十几座,归根结底就是要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好,还给整个矿区一片蓝天绿水,给矿区的人民群众的居住要改变好,发展好。” 在过去,“吃饭盖住碗、睡觉蒙着脸、一年吃掉一块玉制板”成为当地群众口头禅。面对问题,息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群众期盼,在2012年全面叫停了濮公山矿区的矿物开采,经过多方摸索和探讨确立了依托矿山及淮河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在考虑到矿山停产后矿区及人民群众的出路问题上,搬迁规划区里的群众安置、解决就业问题,成了矿山“污染”型经济向生态低碳型经济转型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解决矿区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我们一是通过异地搬迁彻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问题,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第二是发展产业扶持产业发展包括生态采摘园和产业园来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通过这两个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濮管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保证实现脱贫目标。” 在濮公山管理区寰宇工艺品有限公司里,41岁的李静正在从事木编手工的生产,在矿山没有叫停之前,李静的丈夫一人在矿山务工,而她在家中承担着赡养老人照顾子女的责任,每月丈夫三四千的收入是她家中唯一的生活来源,然而矿山的禁采并没有阻断李静家中的经济来源,丈夫投入到村里的建设每月同样有一份儿稳定的工资,而李静在参与编制工作的同时还能够照顾家庭。 “有事我们还可以带回家编,活我们也干了、孩子我们也带了、饭也做了、钱我们也赚了,挺自由的挺不错。” 在矿山的发展过程中,在为群众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怎样让群众安居后能够乐业是政府考虑最多的事情,流转土地沿淮河建立生态采摘园和生态农庄;在矿山工作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提供社区管理、林木看护以及环卫等工作岗位,并建设新型的产业园,吸引外部的资金、引进企业的入驻,多角度、多方面的保证濮公山管理区失地群众、困难群众生活、出路和就业问题。 “现在转型发展刚刚起步,解决群众的就业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现在总体上困难群众和实地群众的生活出路已经没有问题,濮管区中渡店村也与2015年彻底的摆脱了贫困的帽子。” 截止目前,濮公山管理区已实施了沿淮路、中心学校、清华园安置区、等建设工程。正在实施开元大道、美食文化园、濮公大道、移民迁建、环山公路等项目,已投入建设资金2.3亿元。下一步该区将加快矿山恢复治理项目和矿山公园的建设;以清华园社区为依托,通过异地搬迁彻底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在群众就业上加快产业园的建设步伐,争取企业早日入驻,让广大群众进入企业就业,早日实现“安居在清华园、乐业在产业园、幸福人生在矿山公园”的美好愿景。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