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一村(格)一警”打造安宁宜居城(图)
民警与群众沟通,了解社情民意
作为唯一连续7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宝地,信阳不仅有茶香氤氲,更有和谐安宁。“一村(格)一警”是新时期落实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方针的成功实践,在全省公安局处长会议上,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许甘露提出,要以大力实施“一村(格)一警”为抓手,构建起覆盖城乡、适应城市和农村两类地区治安实际的网格化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那么,如何更好贯彻落实全省公安局处长会议精神,让有限的警力在打击防范上精准发力?在人员相对集中、治安状况复杂的小区建网格警务工作站,让警力前移,编织起一张平安大网,形成防控、管理、服务的集群效应,是信阳警方推进“一村(格)一警”模式的延伸。
科学规划群众家门口的警务工作站
2014年9月以来,信阳市公安局按照城市3000至6000人、农村5至8个行政村建一个警务室和一个村(社区)建一个警务工作站的标准,在全市建成警务室445个,村级警务工作站2250个,划分中心城区网格276个,1980名包村网格民警和1100名辅警每周到警务工作站和网格开展工作,初步形成了农村地区“一村一警”、中心城区“一格一警”的工作局面,构建了以“社区管控,农村防控,边际堵控,单位守控”为主要内容的四大防控体系,把治安防控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
为确保设置的警务工作站真正零距离服务群众,根据人口状况、地理面积、治安情况、自然街道分布等因素,信阳市公安局进行合理规划设置,确保对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治安乱点全覆盖、无缝隙、无盲区。按照“1+X”模式,为每个警务工作站配备1名专职社区民警、2至3名专职社区辅警。专职社区民警通过“公开遴选”产生,警务工作站实行单列考核。同时,该局完成对警务通手机GPS定位系统的开发,所有网格民警通过携带的警务通手机,即可做到“可视频、可监督、可跟踪、可评价、可调度”。
今年以来,全市十类可防性案件发案同比下降85.83%;全市3221个行政村中,3129个无刑事案件发生,2986个无治安案件发生,19898个基层单位“零发案”。
“包装充电”驻村民警全面“升级”
“面对警力不足和社情、民情复杂的实情,走老路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寻找突破口。”对警务工作站的认识,信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局局长陈洪杰深有体会。
该局先后65次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考察交流等形式,对包村民警全面包装、充电,切实提高他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推动包村民警兼任所包村(居)“两委”班子副职,由原来单一身份转变为“警官+村官”双重身份,直接参与村(居)“两委”日常工作,既巩固了基层政权,又实现了包村民警与基层组织“零距离”对接,确保民警“下得去、站得稳、立得住、做得实、群众信、保平安”。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已有873名包村民警由所在乡镇党委下达了任命文件。
同时,该局出台了《“一村一警”包村、网格民警考核办法》,建立“以网上考核、群众评价为主,实地督导、暗访检查为辅”的综合考评体系,对包村民警进行考核排名,并作为民警表彰奖励、提拔晋职的重要依据。目前,该局已先后对全市公安机关135名优秀包村(网格)民警、348名扎根基层10年民警、56名扎根基层20年民警进行表彰。
此外,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信阳市实施“双基警务”推行“一村一警”综治联动工作的意见》,成立由市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一村(格)一警”综治联动工作领导小组,解决了2200起驻村或包格民警反馈事项。
实打实地干把“信得过”烙在群众心坎上
火车站网格警务工作站是信阳警方建立的试点站,自2014年12月试运行以来,发挥了较好社会效应,火车站周边刑事警情数下降了76%。步行街是信阳中心城区商业最繁华的一条街,治安状况复杂,扒窃、盗窃、抢夺等刑事警情高位运行,自步行街网格警务工作站建立之后,这条曾经的“麻烦街”变成了“平安街”。
据了解,所有驻村警务工作站的民警均可自主安排勤务机制,总体兼顾基础管控、案件防控和服务群众等工作,一旦辖区内的有关案事件趋于多发,民警便可即时调整勤务安排,并可向所属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勤务报备,方便动态化布警。网格民警黄昌明根据辖区娱乐场所多、夜市复杂、打架类警情集中的情况,将巡防力量重点投放在晚上9时至次日凌晨3时。自警务工作站落户以来,打架类警情同比下降48.5%。
警务工作站的功能不仅在于把控辖区治安,也是贴近服务群众的前台,把“信得过”烙在群众心坎上。健康城网格警务工作站的窗口经常贴有身份证、银行卡等寻物启事。“每天来网格警务工作站求助的群众很多,虽然大多是小事,但帮忙解决了我们也就心安了。”平西路警务工作站民警吴亚东说。
在稳定一方治安环境基础上,信阳警方还在警务工作站开展“警务室+”工作,将消防、出入境、禁毒、网警、户籍代办等部分服务职能延伸到工作站,进一步推动警务前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一站式便捷服务。2015年以来,全市包村民警共走访群众134760余人次,慰问困难群众2530户,收集上报各类意见、信息和建议22000条,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3630次。(记者 井春冉 李向华/文 宁晓波/图)
【责任编辑:寨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