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家晚报记者记录信阳改革发展新貌
带着对老区信阳的深情眷恋,带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实践的满满收获。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中共信阳市委宣传部主办,信阳日报社、信阳晚报社承办“全国晚报记者信阳行”走转改“采访活动”近日圆满结束。
在国务院批复同意《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一周年之际,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发展与陕甘宁、赣南等革命老区一样,已成为国家振兴发展的战略。5月中旬,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40余家晚报、都市报的70名记者、编辑深入革命老区信阳,进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实践,全方位、多角度深入采访,通过亲身体验报道信阳改革发展的新貌。
67年前,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击破十余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以20余天的行程进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反攻序幕,为解放全中国吹响了冲锋号角。巍峨雄壮的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老、山、农、穷”是大别山区的突出特点。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速度比较迟缓,因此成为国家扶贫的重点地方。
科技扶贫是扶贫攻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扶贫方式只能解决部分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难以解决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振兴贫困地区的经济,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5月13日、14日,在短短两天的集中采访活动中,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晚报新闻工作者们,采访了市委书记乔新江,参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信阳博物馆,感受信阳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气息;实地踏访浉河区信阳毛尖茶基地,了解信阳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参加信阳鸡公山森林生态景区负氧离子状况实地监测信息发布仪式,亲身见证了信阳良好的生态优势;探访羊山新区国际家居小镇、信阳高新区电子产业园,现场感受信阳的发展潜力。几天来,大家访企业入车间、下基层进乡村,与企业老总面对面、与山乡农户手握手,以新闻工作者敏锐、独特的视角,发现亮点,记录变迁。采访中,这些编辑、记者们对信阳市积极探索产业集聚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茶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成效以及精准扶贫等给予了重点关注和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