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山与两次世界大战

   作者  杨  峰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信阳后南下出武胜关,鸡公山就此沦陷。目前,在姜传高的《鸡公山史海拾贝》、《鸡公山史海拾珠》、《鸡公山年史要记》以及《鸡公山志》中的《鸡公山史略》篇等,另外还有抗敌青年军团,东北中学,河大等流亡鸡公山团体回忆与整理的资料,如《抗敌青年军团》、《逃亡流浪 流浪逃亡》、《河南大学忆往》、《流亡青年的脚步》等书籍的出版,都为今天鸡公山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留下了比较清晰的印迹。

    现在,笔者要着重介绍的是一份来自日本侵略者自己的罪据!这份资料就是1939年9月5日出版的第66期《支那事变画报》中的:《战线的乐园——京汉线鸡公山避暑地》一文。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该文通过当时日军随军记者的镜头,给我们留下了当年日军占领鸡公山后,在鸡公山上活动的真实画面。(图01)

该期画报的封面就是以鸡公山头道门为图案,照片题目是:《京汉线鸡公山初秋》(图02)。该期内第22-23两页既是《战线的乐园——京汉线鸡公山避暑地》一文(图03)。文中除了简单的介绍了鸡公山所处位置,以及鸡公山夏天避暑时的温度,也点出了驻守鸡公山的是原田部队。另外配有七副照片:《鸡公山全景》、《山上的黄菊白菊盛开》、《原田部队士兵在山上的游泳池》、《在山上的运动场比赛》、《在阴凉的阳台》、《鸡公山吹响开饭号角》、《原田部队上等兵山本在避暑地学校做先生》。(图04-图10)

《支那事变画报》创刊于1937年8月3日,内容主要由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社和东京日日新闻社的随军记者拍摄,在日本国内印刷后运到中国发行。《支那事变画报》最初叫《北支事变画报》,印发3期后改名为《支那事变画报》,改名后发行到101期。《支那事变画报》中照片和文章均为当年随军记者拍摄采写,真实地记录了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1年10月日军侵华的所有战线、战役和战况。该画报无论是照片还是文字,都极力美化了日军所谓“力量强大”、“不可战胜”等。

这些资料照片,当初之所以能发行,之所以能存世而被保留,就是因为为了用于宣传、美化这个“大日本”军国主义,炫耀他们所谓的战功,以及他们所发动的这场无耻的战争。但是到了今天,这些资料却成为他们侵略中国,侵略鸡公山有力的,无可抵赖的罪证!

    2010年6月22日开拍的上海泓盛春拍,其中第2818号拍品吸引了我的眼球。拍品介绍为:【1917年9月11日汉口寄鸡公山检查封,贴帆船3分一枚,背贴极为罕见之“鄂豫雞公山臨時檢查郵電委員盧尚傑驗訖”条,另有鸡公山到达戳。保存完好。罕见。估价RMB 10,000】(图11)

2013年6月,香港布约翰拍卖上又一枚鸡公山检查封露面了!该封成交价不含佣金为四万港元!这是一枚鸡公山寄巴黎的平信,贴3分帆船票五枚,1分帆船票一枚,合计邮资16分,应该是超重一个单位的国际平信邮资。该封也成为目前为止,鸡公山邮品在拍卖市场上的最高价了,当之无愧为鸡公山邮品中的珍品!(图12、图13)

该封收件戳为沿用清末的鸡公山英汉腰框戳,时间是:六年九月十三。即1917年9月13日。背面盖有两枚上海中转英汉小圆戳,时间是1917年9月17日。它走的邮路应该是标准的,鸡公山经汉口中转,再走长江水路到上海,再出洋的邮路。看鸡公山和上海两个戳的日期,大家一定会惊叹于过去邮政系统的快捷与高效。该西式封的背面正中贴有检查签条:“鄂豫雞公山臨時檢查郵電委員林*驗訖”。签条下行是英文。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露面的两个检查签条后面检查者名字是不一样的!这也说明检查是有一定规模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1917年寄出或寄进鸡公山的实寄封,都要经过检查,都会贴有这个检查签条的,被检查的只是部分信件!

Ebay最近刚刚截标的一枚鸡公山实寄封,就是1917年9月4日从鸡公山寄出的,目的地:英国。这个实寄封就没有经过检查。(图14-图16)

我收藏的也有一枚1917年8月24日鸡公山寄牯岭的实寄封,该封也没有经过检查。(图17)

图19是1947年《旅行杂志》刊载的《鸡公山龙子口》照片。位于龙子口下约200米的地方,昔日入山客人都要在此登记,设警察把守,也是一个重要的盘查点。如果因为战争或者戒严,或者某个原因,而要做信件检查,也一定会在这个地方做检查吧。

那1917年的夏天,鸡公山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信件检查呢?

既然不是所有的寄进寄出鸡公山的信件都要检查,那这个检查的标准又是什么呢?随机还是针对某个固定的群体或个人呢?

1917年的信阳,的的确确因为1917年至1918年爆发的护法运动,又称护法战争而戒严了,并且这个时候,戒严司令也恰恰就在鸡公山住着!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后,这位戒严司令在鸡公山的别墅“颐庐”,雄踞鸡公山众多洋人别墅之首!他就是靳云鄂。

护法战争起因是黎元洪与段祺瑞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是否向德国宣战,发生了府院之争。段祺瑞主张参战,黎元洪及国会有所保留。后来段祺瑞胜出,即所谓“再造共和”,此时国会已被解散,原有法统亦已不再存在,于是与梁启超等组织临时参议院,成立新政府。

1917年7月---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战争。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

段祺瑞推行武装统一的政策,以达到同时消耗直系和革命势力的目的,积极主战。

战争最后以孙中山看透了西南实力派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的面目,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于是离开广州,前往上海,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已经接近尾声了。

但是,鸡公山1917年夏天的邮政检查却不是因为这个戒严而产生的。但却和这个府院之争产生的原因,和这个已经接近尾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据1918年初发布的《中华民国六年邮政事物总论(1917年)》记载:“民国六年三月十六日,中德实行断绝国际关系。随于民国六年八月十四日,经大总统颁发布告及命令,与德奥两国宣战。于是我国邮政所用,凡系籍德奥两国之人员,均经晓以各该员等之邮政关系,即可停止。为尽力防范国境,以免侨居之敌人活动起见,我国政府定有检查邮件之举......”

今天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还收藏有一些和鸡公山涉德侨问题有关的文件。虽然现在只能看到所藏文件标题目录,但这已经是弥足珍贵的了,这已经足以清楚的解释了鸡公山1917年夏天的邮政检查真正的目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终会有一天,能亲临现场查阅其中详细的内容。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