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身边的感动】信阳女护士长把患儿当自己孩子 患儿治好病不

   她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更是许多重症患儿的坚实守护者,工作中她把患儿当成自己孩子看待,孩子治好病都不愿意离开她。4月21日,大河网记者走近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吴志伟,近距离采访“最美信阳人”的杰出代表。
 
   女护士长成为同事眼中的“超人” 
 
   2010年,在手足口病高发的严峻形势下,信阳市中心医院及时成立了儿童重症监护室,承担信阳市八县两区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任务。此时年仅26岁的吴志伟通过竞聘,临危受命当选为儿童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成了全院最年轻的一名护士长。
 
   同事们都说:“年纪不大,工作却十分稳重老成!”年轻的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重症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中,并且高效率完成了新病区设置和运行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工作。“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虽然经历了很多的难题和考验,可擦干泪水后我还是一个女汉子,一件事情要么不做,一旦做了就要全力以赴。”忆起过往,吴志伟坚定地说道。
 
   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要求高,技术难度大,人员紧缺。2011年已经怀孕的她毅然冲在了重症手足口病高强度的工作一线,先后两次出现流产迹象,但她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直到临产的那天,给病人做完最后一项治疗的她歪倒在地。一旁的同事赶紧把她直接送到了产科,产科医生检查后建议马上做剖腹产手术。躺在病床上的她,穿着没来得及换下的工作服,宽慰着匆匆赶来的家人,同事们看着都心酸不已,好在手术后母女平安。
 
   “护士长虽然大不了我们几岁,可就是我们的榜样,她为了工作太能拼了!”科室的小姑娘们打从心眼里佩服和心疼她们“超人”般的护士长。
 
   2015年11月,信阳市郊一辆校车翻车,7名重症儿童被送入到监护病房。得到消息的她放下家中还在高烧的3岁女儿,寒冬深夜路面结冰,打不到车的她一路跑一路摔,第一时间赶到病区,紧急启动病区人力资源调配,亲自参加抢救,最终7名儿童均脱离生命危险并治愈出院。
 
吴志伟把孩子抱在怀中安慰。
 
   她把患儿当成自己孩子 
 
   一个孩子生病,牵动一家人的心。每天清晨,吴志伟总会早早赶到岗位,做好一天的工作安排与准备。面对着繁忙而又平凡的工作,她始终不忘初心,把病人的利益和需求放在第一位。
 
   她根据病区专科特点和患儿需求,设计制作了多功能床头警示标识卡,防坠床床围、防婴幼儿压疮小水枕,大大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她自创的头皮静脉针穿刺桡动脉采血术,取代了广泛使用的股动静脉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避免了股动静脉穿刺对婴幼儿造成的较大创伤和痛苦;她听取患儿家属建议,总结方法,创建了监护室责任护士日沟通制,一句“您好”“您别着急”“您有什么事情跟我说”,解除家长的疑虑,增进沟通,建立信任,一下子拉近了护患的距离。
 
   在吴志伟的带动下,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充满了人性化和创新意识,真正贴近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病区及她个人多次接到家属的表扬信及锦旗。
 
孩子看好病,亲吻起吴志伟。  
 
   看好孩子的病,还要治好孩子的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一片嫩芽,一朵花蕾,需要用心呵护,特别是重病的孩子,在监护室内没有父母的疼爱,更需要我们加倍的爱护与精心的护理。”这是吴志伟常常对病区护士说的一段话。
 
   有一次病房来了一个10岁的男孩,因与父母生气,在家喝了大量的洁厕灵。洗胃时,胃内容物随着孩子的呕吐喷射得她满脸都是,她丝毫没有顾虑呕吐物里含有的腐蚀性溶液,而是争分夺秒地进行着手里的操作,直到孩子生命体征平稳,她帮孩子整理干净舒适后,才去匆匆洗了把脸。
 
   孩子苏醒后情绪低迷,一言不发,什么也不吃,她每天对孩子开导交流,鼓励他进食。出院时。腼腆的孩子低声对她说了一句话:“阿姨,谢谢你,我以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了。”孩子的家属临走时对她深深鞠了一躬,哽咽着说不出话。
 
   还有一个5岁的癫痫病患儿,孩子的父母不在了,只有一个年岁已高而且精神异常的爷爷陪伴。孩子的爷爷行动不便,沟通也困难,兜里只有几十块钱。吴志伟看到这样的情形后,先帮病人垫付了住院押金,把自己的饭菜拿给孩子吃。
 
   出院时,看到孩子爷爷拿来的破旧衣衫和拖鞋,她准备了一套新衣和鞋子给孩子换好,孩子开心地摆出各种姿势和她拍照,临走时紧紧地抱着她不松手,不少围观的家属都说:“姑娘,看来你们是真的对孩子好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