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喜:古稀重新 脱贫志坚
时下,在全县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有这样一位孤身老人,为了小家,不乞求大家;为了小家,不把手伸向大家;为了小家,不麻烦国家。他用自己勤劳双手耕耘着终身挚爱的土地,以种田收入来抚养着四个孙子孙女,供她们上学、供他们成家。正如老人所说:“躺在政府怀里等靠要,解决不了我家的根本问题,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劳动,只有多种田才能解决我家的脱贫”。这位老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兴业立家精神在当地传为佳话,他就是光山县紫水街道办事处贫困村余集村小庄村民组村民72岁老人周家喜。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45年出生的周家喜27岁丧偶,他把唯一的儿子拉扯大,儿子成家后,连生三胎,一、二胎是孙女,第三胎是龙凤胎,老周看着这一家老老少少7口人,真是高兴,可是好景不长,因儿子染上赌博恶习,换假钞入狱,儿媳一气之下离开周家,2001年儿子出狱后回家看了一眼,从此便杳无音信。
来到周家喜家,这位72岁老人耳明眼亮,语言清晰,思维敏捷,腰板硬郎挺直,生活十分乐观,见记者怀疑他干农活是否有力量头时,老人跑进屋子扛出一袋100斤重的化肥,乐滋滋地说“你能扛吗,我轻飘飘的”。
老人家里很简陋,四间砖瓦房建于1987年,现已成危房,这些年虽说挣了些钱,因替儿子还赌债和抚养孙子孙女,没有积蓄。当问道他家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时,老人抚摸着一辆电瓶三轮车说“我值钱的就是它,它给我拉化肥、拉粪”。
前些年周家喜靠在城里干瓦活,在绒毛厂打工挣钱,现在年龄大了,打工没人敢用了,他又回到村里种田。老人是种庄稼的老把式,聊到高兴时,要带记者去看他育的秧苗。在一片农田里,当老人掀开育秧的塑料棚时,一株株幼嫩的秧苗郁郁青青,老人说他今年要种60多亩田,记者问他哪有这么多田,老人说“我这都是些荒田,这一块,那一块,别人不种的田,我捡的,还有那些种田户家庭没劳力,打工走的,一斗二斗田我弄来的”。记者问老人种田划不划算?老人说“我是农民,肯定爱种田,往年种田是地主的,现在新社会种田是自己的,你说还种不种得呀!不但国家不要你的,而且还补助你,哪有这好的社会!”记者又问老人以后有啥打算时,老人说“我想以后混好了,去买一台旋耕机,买一台收割机,我就好了,我把自己搞好了,我还要帮助别人”。记者问老人种这么多的田累不累,老人说“累呀,累心里也是痛快的,咋说是痛快的呢?现在我们种的粮食自己吃,还贡献国家”。
周家喜身高只有一米六,与老人一席谈话,记者感受到老人的坚强,更感受到老人的高大。怕耽误老人更多的时间,记者问老人下午干不干农活,老人说他一会还要去给秧底田抽水。
记者拍摄着老人抽水的过程,体会着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采访结束时记者问老人想没想去敬老院,想没想找政府帮助解决一些困难?老人摇摇头说:“敬老院最多活供死葬,供你吃,供你喝,我在家发展种田,还给国家给后人作贡献,我一年还要混点钱唻;让我找办事处要救济款那解决不了问题,解决不了我的困难,我自己自力更生多好呢!我多种点田,我今年秋季要搞三万五万元,不瞒你说同志,我这还是用我双手搞,才能混发财、才能混好、才能脱了贫,慢慢的我就会好起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72岁的老人周家喜本应安享晚年,然而他的自强不息,古稀重新,脱贫志坚的精神在鼓舞着我们,我们能为这位老人做些什么呢?记者在思考,也在心底默默地祝愿老人的粮食生产能够风调雨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