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发阳: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在浉河区董家河镇白马山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炒茶人,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努力打拼,他的茶业之路越走越宽广,不但成立了合作社和公司,还带领着乡亲们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他的名字叫朱发阳。    记者驱车来到白马山村,在村口可以看到一个醒目的广告牌:“发扬茶文化园。”这个茶文化园就是朱发阳的新产业,在茶文化园记者见到了朱发阳,连续多天熬夜炒茶的他略显疲惫,但一聊起茶,朱发阳就来了精神。    自幼家境贫寒的朱发阳,上完初中就辍学回家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辍学后的朱发阳就开始和父母一起劳作,因为家里有七八亩茶园,回到家后他就跟着父母学炒茶,为了改变家里的经济情况,他不分白天黑夜的忙碌着,白天上山采茶,夜晚点着煤油灯加班炒茶,早上天没亮再拿到市场上去卖。谈起当初的经历朱发阳感慨万千。    “我们晚上炒茶,用手抓熟锅,一烙就是四个泡,那时烧柴火,柴火火比较大,手上都烫的泡,一熬一夜到亮,有时候想想也是怪吃亏的,但回头想想为了搞经济,搞发展,必须还得搞下去。”    就这样,朱发阳一步一步开始了他的炒茶之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茶区的朱发阳明白,要想摆脱贫困,只能靠茶。他开山种茶、扩建茶园,开始了艰苦创业的漫漫历程。他和妻子每天背着锄头开垦荒山,为了节省时间,午餐就在山上吃馒头就白开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发阳家的茶园从几亩到几十亩,再到现在经过流转荒山种茶,朱发阳已经拥有了600多亩茶园。扩大茶园的同时,朱发阳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炒茶技艺,凭借着过硬的茶叶品质,朱发阳的茶越卖越好,客户也越来越多。    “那时候炒茶叶都是上市场卖,凌晨一两点去,咱们的(茶叶)品质搞得好,细一点,在市场上刚开始去一个人都认不到,(当时)客户一个也没有,时间长了,客户人也不错,买了之后回去约好友一起品尝,帮推销这茶叶是谁个谁个的,茶叶搞的好,就这样客户一年一年增加。”    从最初到西河市场去卖,到董家河市场去卖,再到现在把茶叶卖到郑州、北京,就这样凭借着过硬的茶叶质量和诚信经营的理念, 朱发阳一步一个脚印,事业越做越大。事业做大了,朱发阳并没有自满,他始终坚持不断学习,外出考察、参加炒茶比赛,专研新产品,朱发阳一直在不断的折腾,不仅生产信阳毛尖,红茶、铁观音、普洱朱发阳都在做,而且在不断做大。    “咱们是茶乡,以茶为主,咱们就得把这个茶叶好好做,好好研究,你经常跟人家坐一块,跟人家聊啊,切磋下,个人也可以提高下。”    一花独放不是春,一人致富不算富。虽然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但看到乡里乡亲们还没有富裕起来朱发阳一直心里不是滋味,为了带领乡亲们一起富起来,朱发阳在自己茶厂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信阳市浉河区发阳农之丰茶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茶园2000多亩,年产干茶几万斤,惠及农户300多家。2014年,朱发阳注册成立了信阳市发扬茶业有限公司,在做茶的同时,朱发阳还建设了发扬茶文化园,把茶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拓宽了发展之路。    “下一步咱这个发展,人越来越多,人家都到咱这来玩,来了看看,买买茶,可以带动当地经济,茶农致富,效益也越来越好。”    谈及未来的发展,朱发阳表示,他会一直把茶产业做下去,用先进的运营模式,带领大家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打造出知名品牌,同时要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旅游,真正让广大茶农增产增收、共同致富,为信阳茶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