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担当铸忠诚——追记新县纪委监察局副局长曹建民
(尹建平 范俊巍)巍巍大别山,滚滚潢河水。群山无言,大地含悲。
10月22日,是向新县纪委监察局干部曹建民同志遗体告别的日子。虽然天气阴沉、下着小雨,可一大早,210多名干部群众自发地顶着寒风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失声痛哭,悲情满怀,为这位英年早逝的纪检监察干部送上最后一程……
曹建民,1963年12月出生,1982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9月以后在新县纪委监察局工作,先后任案件检查室科员、案件检查室主任、监察局副局长。一个与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坚决作斗争的人;一个将全部身心和精力投入工作、爱岗敬业的纪检干部,他因长年在一线办案,经常熬夜加班,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52岁。在14年的办案生涯中,曹建民同志认真履行纪检监察干部的神圣职责,用无限忠诚书写着对党的纪检监察事业的满腔热爱。
敢于碰硬、秉公执纪的忠诚卫士
2002年,在新县农业局工作了19年的曹建民,因懂财会、悉账目,被县纪委“挖走”,调入县纪委案件室工作。曹建民调到县纪委之初,一位朋友就告诉他:“新县圈子小、脸面熟、关系复杂,千万别太得罪人!”曹建民坦然一笑:“在纪委工作就要办案,怕得罪人就别干这一行!”
曹建民的老同学周明亮说:“建民这个人,是个汉子,他原则性太强,就是爱认死理,只要有办案任务,他就像痴了迷一样,一头扎进票据堆里寻找蛛丝马迹,到处找人调查取证,直到违纪者受到应有的惩处,他才会罢休……”
“曹建民,你放聪明点,你在新县是搬不走家的,办案不要太较真,你要给自己留后路!”“我曹建民是搬不走家的,但我也不惧怕任何人,因为我代表组织在办案,我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更不会放过一个腐败分子!”这是曹建民在查处县公安局经侦大队队长李某时,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面对李某的威胁,曹建民没有后退,他一方面巧妙地与被调查人周旋,果断地挡住来自方方面面的说情压力;另一方面,他带领办案组,悄悄寻找问题线索,迅速固定违纪问题的证据。通过调查,迅速查清了被调查单位私设“小金库”、乱罚款、乱开支等违纪事实,及时给予李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经侦大队队长职务,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面对腐败分子,曹建民嫉恶如仇、不留情面;面对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他敢于亮剑,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了贡献,他先后牵头主办和调查各类案件150余起,其中大案要案55起,复杂疑难案件21起,处分科级干部67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200余万元,他牵头查办的5起案件被信阳市纪委表彰为全市纪检监察优质案件。
新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尹建平说:“建民同志是我县优秀的办案能手,他去世的当天,我们还在一起讨论和交流怎样抓好查办案件工作,他还信心满满地向我表态,怎想这都成了最后的表态,他的去世是我们的一大损失,真是痛心啊!”
视民如父、为民正纪的“苍蝇拍子”
曹建民祖祖辈辈是农民,他常对别人说:“我是打‘赤脚’出身的,现在虽当个小干部,但换位思考,老百姓反映问题不容易,我们必须把百姓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2011年4月的一天,23名窝着火的村民冲进县纪委劈头就问:“我们村支书刘有珍自认为当了20多年支书,傲得狠、私心重,私卖山场、冒领低保金等事儿,你们管不管?”
曹建民笑脸相迎:“这个事儿你们放心,纪委当然要管!让我们去调查,待事情查清楚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曹建民心急火燎,当天就向县纪委领导汇报,成立办案组进驻吴陈河镇陈洼村进行调查。
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群众反映的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一方面,上访人反映的问题达20多项,有些问题似是而非,线索不具体,有些问题时间跨度长,涉及人员多,调查难度大;另一方面,被调查人刘有珍,当村干部40多年,当支书20多年,持功自傲,对上访人反映的问题根本不当回事,对调查组不配合,调查期间多次与办案人员发生言语冲突。
“这个事就是再复杂,我们也必须把它查个水落石出!”曹建民对随行的其他人员说。调查期间,正值夏季“三伏天”,一方面,曹建民带领3名办案人员走村串户,就上访人反映的20余项问题逐项进行调查;另一方面,轮番找村支书刘有珍谈话,向其宣讲政策和党纪法规,逐渐攻破其思想防线。
通过7天的连续奋战,终于查清了刘有珍私卖山场、冒领低保和贪污挪用村集体收入等问题。县纪委经过审理,及时给予刘有珍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责成吴陈河镇党委免去其村支书职务,对其虚报冒领的低保、种粮直补资金足额退还给老百姓,平息了群众上访,维护了老百姓的利益。
2002年9月以来,曹建民共受理各种群众来访650余人(件)次,先后牵头或参与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村长、小站长、小所长、小队长、小股长“五小”案件85起,给予党政纪处分113人,退还给群众的资金120余万元。
新县纪委宣教室主任张潜凯说,曹建民生前的手机微信号是“苍蝇拍子”。曹建民虽然走了,但“苍蝇拍子”的微信号仍然保留在新县党员干部的手机联系人中,他在新县36万人民心目中的“苍蝇拍子”的称呼将永远抹不去……
出身农村、孝老爱亲的柔情汉子
曹建民自幼生活在遂平县农村。1975年8月,当时12岁的他经历了驻马店历史上水库垮坝造成的特大洪灾。他妻子张红枝说:“曹建民在那次特大洪水中,死死地抱着一棵干树,一直漂啊漂,最终漂到下游被一位农民救上岸。”
曹建民的大家庭非常不幸,父亲曹正荣2004年12月,突发脑溢血去世;兄弟四人,大哥曹建中在遂平县农村从事电焊生意意外触电身亡。祸不单行,2006年6月,二弟家里的侄子曹灿在南阳上学途中遭遇车祸身亡。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曹建民顿时陷入“冰窟窿”。
俗话说“长兄如父”,大哥去世后,自己就是长兄。在擦干眼泪料理完亲侄子的丧事后,曹建民作为这个大家庭的“顶梁柱”,默默地承担起照顾老人、抚养侄儿的重任。
曹建民母亲李秀梅81岁,多年患心脏病。2014年5月,曹建民把她带到郑州医院作心脏病手术;母亲患过脑溢血,行动不便,他经常为母亲梳头、洗脚;母亲住在农村,他总会挤出时间回家看看,为她洗衣、做饭,拉家常、聊天。曹建民的岳父张永新患肺心病,他多次把岳父带到武汉医院治疗。
曹建民小弟曹六多年患精神病,家境非常困难,他经常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些对小弟给予接济。他的三个侄儿曹奎、曹相、曹冉从上学到结婚,曹建民既像爹,又像妈,一手把几个侄子供养大,一手为他们操持成家。
妻子张红枝今年3月突感不适,他把她带到武汉协和医院,检查出恶性肿瘤,及时做了手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回到家里,叮嘱最多的就是让父母、妻儿注意健康和安全。
曹建民78岁的岳母王英荣老泪纵横地向笔者哭诉:“建民这孩子在单位是骨干,在家里是孝子,他经常关心我们的健康,可他却突然离我们而去。老天爷为啥不让我去死,去换他一条命?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可让我怎么活啊……”
爱岗敬业、清正廉洁的纪检干部
熟悉曹建民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在同事眼里他仿佛不知疲惫,在妻子眼中办公室仿佛就是他的家。
新县县政府办公楼门卫室保安袁福新说:“曹建民八小时之外到办公室最多,他这个人特‘烦’,很多时候我们保安都睡觉了,半夜两三点他非得让你开政府大门,他要到办公室里加班。”
2009年3月,一些群众向上级反映县扶贫办涉嫌虚报冒领扶贫培训资金等问题。新县县委领导将此信访件签批到曹建民办理。扶贫资金是困难群众的“保命钱”,这样的钱也能被套取,简直是岂有此理!曹建民当时异常愤怒。
接到任务后,曹建民立马投入工作中。针对举报人反映的线索不具体,需要外调的地点和调查对象多等问题,他带领办案组人员四到信阳、三上郑州、数十次下乡调查取证;为了找到有价值的线索,他在办公室一蹲就是八个夜晚,反复翻看10余个单位的账本,仔细核对银行账户来往记录,认真审计群众领取扶贫款花名册。曹建民先后查阅的账本和票据,重达150余公斤。通过20余天的连续奋战,终于查清县扶贫办伙同某技校套取扶贫培训资金等问题,县纪委及时给予县扶贫办主任刘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建议县委免去刘某主任职务。
长期工作在反腐办案第一线,曹建民曾面临许多诱惑,但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和亲属,带头抵制说情风,牢牢守住做人的底线,保持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应有的本色。曹建民的妻弟张红波说:“一些人找曹局长送礼他不理,竟然找到我这儿来了,我曾经替我哥挡回去不少烟酒礼品和礼金……”
曹建民的铮铮铁骨和工作业绩得到组织的认可,2002年至2015年期间,他先后20余次获得省、市、县的表彰,2011年、2012年,曹建民先后两次被省纪委表彰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2年、2013年、2014年,他先后被市纪委授予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查办案件业务能手、全市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十佳业务能手等荣誉称号。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官”,这是曹建民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的格言。曹建民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树立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曹建民走了,但老区新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反腐战线的“斗士”、腐败分子的“克星”、广大群众的“保护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