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对根的情谊——我国部分油画名家“走进大别山 艺术下基层

11月29日,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展厅里,前来观看画展的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在这里展出的,正是我国部分油画名家“走进大别山 艺术下基层”活动的写生作品。

“自然和民众是艺术的母亲。15位来自不同省份的艺术家,像游子返乡那样,在养育过300多位共和国将军的大别山里,度过了难忘的快乐时光。吃着农家的地锅炖菜,围着炭火盆拉家常。冒着冰冷的雨雪,画山、画水、画草木、画农舍、画乡亲、画鸡公山月亮湾风光。正如龙生九子相貌各异,艺术家的画作也风格不同,那是作者的真情吐露,带着作者的体温。读这些画作,就是在读依依惜别的灵魂。”我国美术教育家、著名油画家苏高礼先生在画展前言中这样写道。

诚如斯言,画作是15位艺术家的孩子。画作代言,赞美大别山的好山、好水、好人,表达了“绿叶对根的情谊”。

鸡公山管理区李家寨镇武胜关村,地处大别山腹地,这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月亮湾。

11月18日,月亮湾云涌雾绕,乐曲悠扬。“走进大别山 艺术下基层”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国内15位知名油画家以及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美术家协会、省美术馆的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焦豫汝到场祝贺并讲话。

这次活动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美术家协会、省美术馆主办,北京融通四海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河南国智恒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以“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艺术下基层,关注下一代”为主题。旨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大别山,英雄山。艺术家对革命老区的感情,由来已久,他们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灵魂的故乡。他们脚踩绿茵覆盖的潮湿大地,动情不已:“这漫天的云雾让我想起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的战火硝烟”;“这淳朴的山民让我想起当年用自己乳汁救护八路军伤员的大嫂。”

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感情,就像孩子对母亲。启动仪式一结束,他们钻进山里不想出来。午饭就在农家吃大锅菜,山民自己种的菜,自己养的猪,自己做的粉条,自己磨的豆腐,真叫一个香啊!

当天下午4时许,苏高礼先生来啦!没能赶上开幕式,苏高礼有些遗憾。78岁的苏高礼当天从莫斯科回到北京就往信阳赶,从信阳东站下车后没进宾馆直接上山。上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大家的作品,一件一件点评。

这正是苏高礼一贯的作风。苏高礼和他的学生共同打造的油画世界里,有着动人的故事和高贵的情怀。

作为我国油画界的泰斗,苏高礼1960年至1966年留学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毕业于A·梅尔尼柯夫工作室;回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至今,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苏高礼画作丰厚,共无偿捐出1000多幅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山西博物院收藏。

苏高礼所带的中央美院第十届油画研修班,是公认的油画界的“黄埔军校”,此次参加“走进大别山 艺术下基层”活动的艺术家就是这个班的学生。

河南省油画艺委会副主任王刚说,苏高礼像慈父一般,他的情怀让学生们景仰并跟随。去年8月,苏高礼需做心脏搭桥手术,但为了参加一个学生的展览,苏高礼硬是推迟了手术时间。师母有点放心不下,但苏高礼意志坚决:“一定要去!参加学生的画展,走了也值得!”

15位艺术家分别来自吉林、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天南地北,公务繁忙,集中起来实属不易,但先生的召唤,就是“军令状”。中国当代油画院院长郭晓光、国际知名油画家崔国泰等人甚至推掉了画展前来参加活动。

27岁的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秦鲲皓作为中国写实油画创作领域有所作为的青年油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已经数度参加国家级、国家青年级油画大展,并屡屡获奖或被高层美术机构收藏。他的父亲、中国环境大学环境艺术学院教授秦宝利正是苏先生的学生,和父亲一起参加这次活动,秦鲲皓收获很多,感触颇深:“这个班特别融洽,毕业这么多年,他们在苏先生的带领下,经常深入基层,不计名利,并全力做成事情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而苏先生告诉记者,秦鲲皓目前已经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年轻一代油画家的代表。请他一起参与班级里的集体活动,是希望他将来能成长为更优秀的艺术家。

11月19日,苏高礼带领他的学生们在鸡公山新店小学,给留守儿童上艺术启蒙课,并共同作画。

在新店小学的操场上,50米长、1.2米宽的白布铺开。艺术家常斌平写上“走进大别山,艺术下基层”十个大字。苏先生画上太阳、向日葵、参天大树,他的学生们都围过来看——那是教育家心中的家园。孩子们也毫不矜持,争先恐后画上花、草、树、蜜蜂、白兔、瓦房——那是他们现在的家园。

15位画家、60多位孩子,人人用画笔倾诉,个个都兴奋异常。一幅别具一格的《我的家园》诞生了。苏先生对这幅画的形容是,“特别美,特别美。”

画家们纷纷在画上签上名字。大家拿着画,兴奋地在操场奔跑着。巨画就像一条长龙,奔腾,飞舞。

这是一种艺术的启迪。鹤发童颜的苏先生对孩子们说:“这堂艺术启蒙课很重要,今天种下这颗艺术的种子,今后从你们中间,可能会产生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启蒙课的最后,中原工学院教授王刚问了孩子们一个很古老的问题:“树上有十只鸟,打掉了一只还剩几只?”孩子们高声回答:“零——只——。”整齐划一,没有半点杂音。王刚反问:“这十只鸟落在几棵树上?其中有没有聋子?有没有怀孕的?它惹着谁了?为什么要打它们?大家为什么会异口同声回答‘零只’?”在异常的沉寂中,王刚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伟大,希望孩子们要有质疑的精神,从现在开始,多思考,多动手,牢牢记住苏爷爷刚才说的话,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意识,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虽然上的是美术课,但开启的不仅是审美之窗,更打开了孩子们眼中一个全新思维下的新世界。”新店小学校长喻晓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几天来,在学校,拿画笔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他相信,这样的教育种下的种子,必将开出不一样的智慧之果。

同样是课堂,苏先生又把它搬到了信阳的最高学府——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文艺作品怎样做到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苏先生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向大学生们献上了一场美术艺术创作的“饕餮大餐”。

当天信阳师院艺术楼400多人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大三学生陈康利和同学一起早早地占好了位置:“苏教授的大名我们早就知道,所以都不愿意错过这么好的当面聆听苏先生教诲的机会。苏先生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地让我们懂得生活和绘画是融合在一起的,热爱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对我很有启发和帮助。”

大三学生宋亚彬同样收获颇多:“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苏先生正是这样做的。他是我们的榜样。”

画家们来到信阳后,信阳的天气就进入了阴雨模式,还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但寒冷的天气丝毫不影响艺术家们的心情,寒冷天气里大别山人的热情好客和淳朴善良带给了他们别样的创作激情。

画家们在武胜关村村民胡荣强家“安营扎寨”。胡荣强在院子里临时支起两口大锅,每天呈上的,是地地道道的地锅饭。每天6点钟,胡荣强就早早起床,赶往20多里外的鸡公山集上买菜。20多人的饭菜,他和妻子、嫂子,一天都不得闲,保证让大家在寒冷的冬日吃饱吃好。11月24日,信阳下起了小雪,结了厚厚的冰。为给画家们驱寒,胡荣强杀了自家最大的一只羊,还坚决拒绝了他们付钱的好意,让远方的客人感动异常。

火盆的故事,同样被传为佳话。

雪花飘飘的那天,胡荣强支起了自家的炭火盆,让清冷的农家小屋有了温度。风雪中作画的艺术家们冻得实在拿不住笔了,就进来暖和暖和。画家崔国泰灵感萌动,连连画了两张火盆的油画,并萌生了创作《火盆》系列的想法。买下火盆?胡荣强迟疑了。原来,当年兄弟多,家境贫寒,火盆是胡荣强分家时分得的唯一物什,架子还是岳父亲手制作的,如今已经跟随一家人20多年了,见证了这个农家由食不果腹到建设小康的全过程。画家围绕自家的火盆,画出了这么美的作品,怎能拂了画家的好意?火盆还能买,画家还会来吗?迟疑片刻后,他答应了画家的请求。

一个大别山老区的、普普通通的火盆,被画家千里迢迢,宝贝似地带回了北京。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画家们画具太多,村民就腾出空房,无偿让他们使用。东西放在那儿几天,完好无损,分毫不差。

这样的故事,这些大山里的淳朴和善良、这些自然天成的美景和原生态感染了艺术家,大家的创作激情火一样迸发。他们不顾严寒,有的冒雪在风口上画,有的跪在潮湿的地上画,有的蹲在房檐下画,有的躲进农舍里画……

走进大别山第4天,大雾,山里异常清冷,但风光依然迷人。画家们亲手绷了一个长3米,高1.8米的大画框,抬到田野里。苏先生构图起草,学生们轮流上阵,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一幅烟雨莽苍苍的油画风景完成了。苏先生欣慰地说,这么多画家集体创作这么大的作品还这么完整,在中国油画界,从来没有过。这幅巨作的名字就叫《武胜关风光》。

“来到大别山,感觉精神上有归属感。那把火盆上的火钳,捅到了我的心根处。”崔国泰说。

“40年前,我第一次到大别山的将军县,在山上画画时忘记了时间,素不相识的老乡把饭端给我。吃着那喷香热乎的农家饭,我深深地感受到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40年后,老百姓为我们杀鸡、宰羊,我内心最柔软的一块被拨动了。大别山啊,我们该拿什么报答你?!”王刚说。

“小学时,老师说我画画有天分,我就立志当画家。希望我们的这次活动,能在大别山播下艺术的种子,让这里十年、二十年以后,走出更多的艺术家,产生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也许就是我们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最好的报答!美丽的大别山,我们还会再来!”苏高礼说。

短短十天,艺术家们创作了110多幅作品,展出了58幅。画家笔下的大别山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