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头将尾——记老城办事处民政所所长余红玲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最近,在浉河区老城街道办事处道德讲堂上,多才多艺的老城办事处民政所所长余红玲为大家动情地讲述着。作为老城街道辖区的文艺骨干,余红玲经常参与办事处、社区的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参加工作20年,凭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凭着对民政工作的执着,凭着对辖区百姓的热情,她始终脚踏实地坚守在基层。

2014年,创卫攻坚阶段,余红玲分包小南门片区,面对商贩多、卫生死角等现象,余红玲冲在创卫一线,不分白天黑夜,创卫、民政工作两不误,导致急火攻心,嗓子失声,以致于其中一个时期的工作只有靠笔和大家交流。

有人说,“民政所长是‘肥差’‘美差’,手中有权,账上有钱……”但余红玲更多的感受是责任与使命。长期以来,余红玲没有利用职权为亲朋谋过利。工作中,常遇到一些不符合低保标准的人来申请,余红玲无一破例。有人托关系找领导或熟人说情,她就一句话:“按政策办!”由于民政所缺少帮手,她一人要承担多人的工作,但她始终任劳任怨。经常有不懂政策的群众大吵大闹,余红玲都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为其解读政策。

“民政工作不仅承载着困难群众的希望和寄托,与群众的联系最为紧密,而且还关乎辖区社会的和谐。”余红玲说,掌握“东家苦、西家贫”的第一手资料十分重要。因中心城区改造的原因,居住在城乡接合部的部分困难群众无力返迁,余红玲便走村串巷入户调查,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坚持对所有新申请低保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采取措施逐步解决群众的困难。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余红玲都以身作则,办事不推诿,遇难不回避。近年来,她经办发放的义务兵优抚金近400万元,从未出现过吃拿卡要的情况。

余红玲始终认为民政工作就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2013年,义阳社区20岁的小郭患有白血病,余红玲向有关部门反映求助,并为他申报了重大疾病救助和临时性生活救助。后来,鉴于小郭家的特殊困难,余红玲又主动为其申请低保。小郭的家人感动地逢人便说:“余所长是大好人!”

老城街道15个社区居委会、近1800户低保户,4000余人,80多名优抚对象……对此,余红玲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多年来,余红玲先后被浉河区表彰为“优秀党员”“行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被浉河区妇联表彰为“三八红旗手”,被浉河区民政局表彰为“先进工作者”。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作者:冷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