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十二五”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编者按:收官“十二五”,启航“十三五”。回顾五年征程,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全市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即日起,本报推出《“十二五”亮点回眸 “十三五”精彩展望》专栏,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展示“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提振干群发展信心,为“十三五”精彩开局奠定坚实基础。敬请关注。

信阳新闻网11月5日讯(记者 周海燕)“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倾力打造山川秀美、经济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宜居城市。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造林177.95万亩,抚育改造139.9万亩,义务植树累计7560.1万株。目前全市林地面积1034.85万亩,有林地面积866.3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068.8万立方米,城市规划区森林覆盖率达53.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41%,绿地率36.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3平方米。

林业产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市经济林基地面积433.1万亩,其中茶叶基地210万亩,苗木花卉基地47万亩,油茶基地66 .36万亩,板栗基地109.8万亩。各类林产品加工经营单位1500多家,其中42家被评为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市森林旅游势头强劲,南湾和黄柏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评为首批“中国森林氧吧”,鸡公山、董寨、连康山、金刚台、南湾、黄柏山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已成为森林旅游热点景区,并辐射带动了乡村休闲、采摘、观光等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人数年超过5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以上。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2015年预计全市林业生产总值在157亿元以上,与2010年90.58亿元相比,增长了70%以上。

资源保护切实加强。“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湿地)公园4个。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森林公园(湿地)1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总面积达189.11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7%,初步形成了类型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保护区网络。对379.14万亩生态公益林,严格依法保护,完善管护机制,生态公益林质量不断提高。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案件查处率在98%以上。对全市91个树种、3241株古树名木、63处古树群全部进行了登记、编号、建档,明确了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

生态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我市积极开展“世界环境日”、中国植树节、湿地保护日、“爱鸟周”、“茶文化节”等重要时节的纪念和宣传活动,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在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董寨自然保护区和黄柏山国有林场建立省级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在县区建立市级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20处。南湾和黄柏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评为首批“中国森林氧吧”。

林业改革不断深化。按照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我市在完善林业产权制度、经营体制、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目前,有7个县区建立了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较好地履行了林权登记、流转、抵押、政策咨询等服务职能。已规范林权流转143.6万亩,占集体林地面积的18.3%;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2.91亿元,贷款余额4.35亿元。全市已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467家,其中国家级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2个,河南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27个。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达35亿元,商城县、光山县、罗山县被命名为河南省林下经济示范县。

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林业科研成果51项,发表林业科研论文34篇,推广应用林业新技术新成果 36 项,选育推广林木良种42个品系,培训各类技术人员9200人(次)。开展了国有林场危房改造,为2131户林场职工改造危房面积17.18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共落实林业建设资金60.58亿元,较“十一五”增长44.79%。其中:中央及省级17.68亿元(省级财政3.39亿元,中央资金14.29亿元),市县财政4.25亿元,吸引社会资金26.52亿元,利用外资和贴息贷款12.13亿元。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