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系乡愁 美丽赢财富——信阳美丽乡村建设巡礼

编者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我省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把农村环境整治好,把农村建设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群众的期盼。近年来,信阳市真抓实干,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了一大批美丽乡村,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近日,本报记者跟随省委农办有关领导赴信阳进行了实地走访,并于今日起推出“美丽乡村采访纪行”栏目,敬请关注。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描绘出的美丽乡村田园生活。近日,行走在信阳的乡镇、村落,远处望,山青水碧天湛蓝;近处看,房前屋后一眼净,一幅幅秀美的乡村画卷如幻灯片般接连展现在记者眼前,像极了古人笔下的田园景象。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留住村貌、留住乡愁”的时候,信阳人早已把“建设美丽乡村”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个个小村落在信阳市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干净了,秀美了,上档次了。

怎样用有限的资金把乡村打造得各具特色?财力有限的信阳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采取“项目资金争一点、群众筹一点、一事一议集一点、能人志士捐一点”的办法,把一个个乡村打造得“别具韵味”。

缺钱,是信阳打造美丽乡村的短板,但自然生态好、农村保存完好的原始风貌又是信阳的优势。尤其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信阳人找到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着力点。

求节约,不搞大拆大建

信阳“从实际出发,不搞不拆大建”的做法,是在吃透村情、摸清家底情况下作出的决策。根据计划,到2018年,信阳各县区所有村庄全部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90%以上行政村达到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50%以上行政村达到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然而,对于财力有限的信阳市,短期内投大量资金打造出一大批像模像样的美丽村落谈何容易?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搞大拆大建,更不能搞得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新县郭家河乡一位基层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因此,郭家河乡的美丽乡村建设并没请外面的知名专家,而是征求村民的意愿后,大家一点点来做。湾店村以十里溪流十里枫杨为依托,突出赏花观柳的主题;土门村突出古村落的主题;莲花村以莲话廉,突出红廉文化的主题。在村民看来,净美的村容、完好的村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才是最让人留恋的乡愁。

重文化,打造古色古韵

青山绿水,白墙黛瓦,雕窗画檐,小桥人家……在浉河区董家河镇睡仙桥村,一幅幅美景映入记者眼帘。睡仙桥因境内有古桥一座,相传有仙人睡于桥上而得名。该村地貌为山地和丘陵,森林覆盖率达87%,南部为南湾湖湿地,环湖公路穿村而过,既是通往茶乡的必经之地,又是离市区最近的村子,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2013年开始,睡仙桥村按照豫南茶乡传统民居特色徽派风格进行统一改造,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对村落的格局、历史风貌进行传承保护。

商城县金刚台乡杜畈村历史悠久,古色古香,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在进行人居环境改善时,不矫揉造作,不生硬造景,而是按照村里实际情况,力争原汁原味还原乡村本色。

如今,这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古村落,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休闲度假。

保生态,发展美丽经济

走进新县周河乡西河村,古朴、文艺之气扑面而来,村舍一屋一品,古明渠蜿蜒流淌,整个村落宛如一幅山水画作。“村里以前房子很旧,卫生条件也差,人住着肯定不舒服。现在环境干净了,条件改善了,村子也更漂亮了。”西河村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张一谋说:“要建设美丽西河,首先要对村庄做到有效的保护,遵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其次就是对村里的环境要重点保护,整个生态你不能破坏,也就是说让鸟儿回来,让鱼儿回来,让西河的老百姓回来。”

美起来的西河自然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到来,西河村“画里乡村梦里老家”的口碑渐渐传开。如今的西河村,由美丽乡村带动起来美丽经济日益壮大,农家餐馆有20多家,依靠旅游消费形成的向日葵、油茶、板栗等特色农业销路不错,星空帐篷酒店、青年旅馆等特色项目生意红火,建设美丽乡村让当地村民尝到了甜头。

说起信阳的美丽乡村建设,省委农办副主任马万里这样肯定道:“信阳的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避免了‘千村一面’;同时,各地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不仅使乡村建设得更美,而且让群众更富裕,实现了‘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的双赢。”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