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践行“三严三实” 再谱双拥华章

信阳新闻网10月27日讯(冯康松)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县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母送子、妻送郎、父子争相上战场,以实际行动支援革命,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就有5.5万名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是新县红色历史的真实写照。

新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巩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全县双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县已连续7年被评为河南省双拥模范县。

强化责任促落实

打好双拥工作主动仗

新县始终站在讲政治、讲规矩、顾大局的高度,以“三严三实”为指引,以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县为动力,以完善双拥工作机制为抓手,不断探索双拥工作的新路子,做到组织网络化、管理目标化、工作制度化,为双拥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三个纳入”。即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紧密结合;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双拥工作新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主动作为,真抓真管,以实际行动示范全县军民,县委书记杨明忠、县长吕旅均被表彰为河南省十大拥军优属模范。

健全工作体系。新县及时调整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直20多个部门,乡镇区、办事处和驻新部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充实了县双拥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场所,落实了专项预算经费。从县到乡镇(街道),直到村(居)基层单位,始终坚持领导调整时,一并调整充实双拥工作机构,在全县形成“上下一条线,纵横连成片,各级有人抓,事事有人干”的双拥工作格局。建立完善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三家”挂帅,党、政、军、民“四方”配合,县、乡、村、组多级联动的双拥创建工作机制,形成军民共建、合力互动、共谋发展、融为一体的双拥创建特色,推动双拥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双拥创建整体合力不断增强。

强化工作落实。新县健全六大双拥工作制度,以制度定任务、明责任、促落实。健全双拥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年召开2次以上双拥专题研究会,2次以上军政座谈会或联谊会;健全走访慰问制度,县乡主要领导每年坚持2次以上走访慰问驻新部队官兵和部分重点优抚对象;健全双拥工作责任制度,将每年的双拥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健全军警民共建制度,全县结成军警民共建对子11对;健全优抚对象信访管理制度,归口民政局及时处理,不留积案;健全检查评比制度,将双拥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每年检查评比2次,检查监督考核结果全县通报,严格兑现奖惩,做到年初有安排、定期有检查、年终有考评,促进了双拥创建工作有序进行。

创新举措破难题

抓牢双拥创建主攻点

新县创新双拥工作方式方法,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全力扛稳稳定军心、巩固国防的责任。

做好优抚安置工作。新县在全市率先将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列入县财政预算,按省定标准上浮15%,切实解决优待政策“落实难”;出台《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将重点优抚对象纳入了医疗保险范围,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用实行“一站式”结算;实行优抚资金社会化发放,方便优抚对象领取。

重点关注涉军纠纷案件。新县坚持把涉军维权作为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县人武部成立涉军维权服务大厅,县法院在全市率先成立涉军维权合议庭,注重发挥政法委综合协调、人武部桥梁纽带、法院审判执行、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的作用,形成多部门协调合作的工作机制,对重大涉军纠纷实行包案监督,确保涉军纠纷案件“零积压”“零上访”。把老红军、老八路、新四军、老赤卫队员以及老革命的后代纳入重点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2015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到新县调研指导工作,出席鄂豫皖革命老区涉军维权座谈会,对该县涉军维权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坚持把征集高素质兵员作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性工作,严把关口,优先选送政治合格、身体过硬、文化基础扎实的优质兵员。4年来,新县先后向部队输送新兵750名,无一例退兵。出台《关于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对专武干部直接定岗,武装部长全部专职,把年纪轻、懂武装、能力强的专武干部提拔到乡镇武装部长岗位,提升基层武装专干整体素质。

探索社会拥军新路子。新县积极引导新型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组织参与拥军优属和承担国防义务,探索出一条新时期社会化拥军的新路子。4年来,新县“两新组织”发挥体制灵活、安置空间广阔的优势,积极为驻新部队办实事办好事,县内民营企业在招聘中优先考虑退役士兵,积极安置接纳退伍军人及随军家属160多人;数十家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履行责任和义务,配合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先后走访慰问驻新部队、武警中队、消防大队官兵1000多人次,送去120多万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连续10多年在中秋节、“八一”建军节,慰问革命老人和重点优抚对象,走访看望驻新官兵,捐款捐物,密切了军民关系。县委统战部、县人武部、县工商联等部门组织企业员工和部队官兵相互走访,开展军民联欢联谊文化活动。“两新”组织参与双拥活动,扩大了双拥群众基础、提升了双拥社会化程度、增强了双拥新的生机和活力,开创了“两新组织”拥军工作新局面。

着眼融合促发展

谱写双拥共建主旋律

该县人武系统和驻新部队在建强自身的同时,树牢“军地一盘棋”的思想,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彰显军地融合的特色优势。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多年来,该县部队官兵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顽强作风,始终站在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全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每年汛期,武装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应急分队,昼夜值班执勤,预防灾害、抗洪抢险。2014年年末,新县突降暴雪,路面封冻、交通受阻,县人武部和驻新部队及时组织1000多人,出动车辆机械30多台,铲雪除冰、疏导交通,有力保障了群众通行安全。4年来,全县官兵胜利完成150余次抗洪抢险、森林灭火、抗雪除冰等任务,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奋不顾身的拼搏身影,受到全县广大干群的高度赞扬。

在为民谋福祉中显身手。该县人武部门和驻新部队始终情系老区、心怀群众,办了很多利民惠民的好事实事,谱写了新时期军爱民的动人篇章。积极协调军队支持老区社会事业,争取济南军区援建了新县箭厂河乡“八一”爱民希望小学,协调落实济南军区在新县田铺乡实施的助学、扶贫、送医、绿化“四项工程”,军区援建的田铺乡陶冲村“八一爱民小学”于2015年5月建成。促成解放军154医院与新集镇、田铺乡卫生院结成帮扶对子,4年义诊1000余人次、培训医疗人员200余人次、赠送药品10万余元。争取省交战办为泗店乡邹河村新修乡村公路3.5公里,改建浒湾乡游围孜村部。该县人武部组成150多个学雷锋小组、24个便民服务队,新县武警中队与30多个单位结成警民共建联系点,开展经常性的便民服务活动。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开展“一兵带一户,一排带一组,一连带一村”活动,结对帮扶100户困难群众,为浒湾乡援建千亩土地流转示范园,帮助该乡游围孜村建设2个蔬菜大棚,修建连户水泥路3公里、危房改造8户,安装有线电视40户,培训农业技术人员60余人次,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3万余元,帮扶10户特困家庭实现基本脱贫。主动参与平安建设,成立民兵巡逻小分队,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群防群治、打击犯罪等平安共建活动,共同保障全县和谐稳定。

在经济建设中勇作为。该县人武部门和驻新部队发挥军地结合优势,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在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中心工作上,大打主动仗,为老区发展增动力、添活力。2014年,在该县人武部的大力协调下,济南军区大幅削减S213军用光缆改线预算费用,有力支持了产业集聚区建设,并筹措资金40万元,改造郑维山将军纪念馆,帮助打造红色旅游景点。采取捐资金、送技术、选项目等措施,帮助浒湾乡、八里畈镇、周河乡、田铺乡,建设了“黑猪”养殖、茶叶、茶油、杭白菊等种植基地,打造100多个民兵种养业科技示范户,依托“民兵之家”开办科技夜校,举办科技讲座110余场次,培训科技人才和技术能手4000余名,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组织民兵造林5000余亩,退耕还林1万余亩,改田2000余亩,筑堰修渠21公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这些支持援助既是部队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回报,也是双拥工作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正是得益于双拥共建结出的累累硕果,老区军民心齐气顺干劲足,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山水红城、健康新县”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