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医胡佩兰感动中国 儿子从医40年承袭母亲医德

仁医胡佩兰感动中国 儿子从医40年承袭母亲医德

仁医胡佩兰感动中国 儿子从医40年承袭母亲医德

胡大一和他的母亲一样。在漫画集中,他多次强调对待病人要用心

胡大一在从医生涯中,始终强调对待病人用心、用情,呼吁医生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像这样的仁医还有很多 昨天,不少读者给我们打来电话,讲述什么样才是患者心中的好医生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郑筱倩 记者 宗雷

像胡佩兰老人一样的仁心医生有很多,可为什么医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老医生在渴盼医德的传承,而专家则更多地在探析制度原因。

倾诉

胡佩兰之子

也是一位让同行敬仰的仁医

“不光胡佩兰老人令人敬佩,她的儿子胡大一也同样是国之大医。”看到商报关于胡佩兰老人当选“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寻找仁心医生的报道,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老主任沈玉翔讲起了他心中的好医生。

沈玉翔是1991年认识胡大一的。那年,河南省心脏介入术还未起步,比北京、上海落后了好几年,而从河南走出的胡大一,已是全国知名的心血管专家。

在北京一次会议上,当听说沈玉翔来自家乡的省人民医院,胡大一非常热情,立刻邀请沈玉翔观摩他的手术,毫无保留。“后来每次邀请胡大一讲课,他都很快成行。”沈玉翔说,如今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已是全国重点专科。

不仅如此,这位顶级专家,还经常到基层做培训、办义诊。2014年初,胡大一还去了驻马店、平顶山等地。“如果不是真心热爱医学事业,根本做不到这些。”沈玉翔说。

精神

儿子承袭母亲医德

始终强调对患者用心

作为《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负责人,每月一篇的卷首语,胡大一亲自撰写,行文中反复强调:对待患者用心、用情。

去年,胡大一带领学生们出了一本医学人文作品集,开篇处,67岁的胡大一在自己的漫画形象旁向读者“打招呼”,希望用自己从医40多年的经验,和大家探讨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医生。

74岁的沈玉翔至今仍坚持坐诊,每天,会雷打不动到病区,他的病人,他一定要亲自查房。

胡大一曾说,现在一些手术量大的医生,或者(被/自)认为是专家的医生,术前不看患者,甚至由于手术过程当中患者被手术巾覆盖,做完手术都不知道患者是男是女。

呼唤

医生应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说起这些,沈玉翔也颇多感慨。他最认同胡大一的观点:医生应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可是,全国当下的大环境是一些医生更看重搞科研、评职称,情越来越淡,这也是很多患者不信任医生的重要原因。前不久,“郑州医生开出的4分钱处方”引发全国争议。有业内人士认为,科学系统的检查,才是对病人负责。

而胡大一早就对这种观点有自己的看法,他说,现在很多医生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看到患者后老想着施展什么技术,而不想患者真正需要什么。他一再提醒:不要在患者身上做得过多,反过来想想,患者不需要什么,然后再把该做的做好。

渴盼

急患者所急痛患者所痛,能不断传承下去

胡大一直言,医学的目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现“迷失”,价值体系混乱。

作为心血管专家,他最关注的是冠状动脉支架的不恰当使用甚至是滥用。

据统计,美国支架约八成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而中国八成是用于稳定性冠心病。

胡大一说,近年来,由于医疗体制上的趋利性诱导,做的支架越多,医院、科室与个人奖金越多,从而引发了一些过度医疗的严重问题——医院在攀比毛收入,科室在攀比手术量和支架数。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郑筱倩 宗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