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文化”园里满芬芳

  一台精品大戏《开漳圣王陈元光》在两岸多地巡演,反响强烈,影响广泛,这是信阳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心血力作。
  
  一艘千年古木舟带给淮河文化更多无尽遐想,信阳文物引起全国瞩目。
  
  一个振奋人心的捷报传来,2013年信阳高考成绩又一次在全省名列前茅。
  
  一批文化产业企业入围全省同类企业50强,信阳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今天的信阳,我们可以到博物馆里感受历史的厚重,到图书馆里阅读人生的百味,到百花之声看芭蕾舞听交响乐;3000多个农家书屋已经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加油站”和文化知识的辅导班;每年2700多场送文化下乡、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丰富了茶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家园。
  
  “过去一放假,孩子不是在家里看电视,就是去游乐场玩,我们家长也很无奈,因为既能引起孩子兴趣又能学到知识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现在可不一样了,自从市博物馆建好后,一到周末,孩子就嚷着要去,说是能看到许多历史文物,还能听到有趣的故事。”市民张力军如是说。近几年,我市相继建成了市级重点文化工程--市博物馆和市图书馆。截至目前,两馆累计免费接待观众(读者)均在70万人次以上。
  
  “这里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上网看动画片,学习课外知识,这个寒假太开心了!”昨日,见到记者,平桥区明港工业管理区王寨村的小学生李原兴奋地说。2013年,平桥区充分利用各乡镇已建成的农家书屋,为全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园地,让他们在学习知识、拓宽视野、尽情享受“家”的温暖的同时安全度假。
  
  兴市必先强教,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的是一个地方政府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去年盛夏的豫南大地,绿草茵茵,鸟语花香。正当考生和家长翘首以盼的时候,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2013年我市高考成绩再获全面丰收,一本进线率全省名列前茅,不同层次本科进线率较2012年大幅度提高,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在我市录取的人数显着增加。
  
  让更多的老区孩子接受优质高中阶段教育,是市委、市政府着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近年来,我市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13年,信阳市再次以骄人的成绩吸引全省人民的目光--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多年位居全省前列,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信阳对外宣传的一张“烫金名片”.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听一首独具豫韵的信阳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赏一出栩栩如生、唱腔独特的罗山皮影戏……
  
  当人们享受这些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大餐时,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2013年5月,我市先后编制申报文本,对信阳民歌的现状、年度目标及预算说明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论证,完成了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信阳民歌的补助资金申报。2013年10月至12月,我市开展了信阳毛尖采制技艺、光山花鼓戏、商城火绫子、平桥大鼓书等4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2013年,我市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抢救性保护:罗山县联合河南卫视《根在中原》栏目组复排了《三战杨林》、《松林抢饭》等皮影戏传统剧目;光山县收集光山花鼓戏剧目35个,复排了花鼓戏《夫妻观灯》、《假报喜》、《顶椅》等;商城县复排了花篮戏优秀传统剧目《讨学钱》、《薛凤英》、《薛平贵》、《金鞭记》等;潢川县拍摄了嗨子戏、皮影戏等稀有剧种,嗨子戏剧目有《春申君》、《珍珠塔》、《西回龙》等5个,在县电视台连续滚动播出。
  
  文化底蕴彰显时代亮色,文化教育硕果累累,文化创造异彩纷呈。未来,信阳将继续在传承、保护、发展、创新中,实现文化熏陶、文化创造、文化关怀和文化服务的目标,让每一个信阳人都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谐文化的建设者和文化家园的守护者。
  
  原标题:信阳:“文化”园里满芬芳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邹 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