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如画风景入梦来

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不断崛起的城镇群落,日益繁荣的城镇经济,快速改善的群众生活……一幅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画卷在信阳1.89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在郝堂不仅有山水,而且有豫南最传统意义的民宅、垃圾分类的村庄、污水循环处理的农家、最生态的生活方式。郝堂村用它的生态之美完成了乡村的自我完善以及实践意义上的城镇化。”专家如是说。

郝堂村仅是个缩影,全市目前初步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55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100多个。在农业部公布的“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名单上,我市平桥区五里店街道办事处郝堂村、新县香山湖管理区水塝村、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固始县方集镇小畈村等4个乡村榜上有名。

在中心城区,我市按照“南联北延、东拓西优”的思路,组团布局,先后规划建设了羊山新区、信阳工业城及八大组团。目前,行政中心组团、教育科研组团、京广高铁站片区和工业城产业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

在抓好城市转型发展的同时,我市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四头并举”的城镇化发展方针,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四级联动、梯次推进的战略,积极推进信阳由中等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跨越,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0%。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既创造服务,也需要服务。事实也证明,只有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对人口集聚的支撑作用,才能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市相继实施了市中心城区、县城和部分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全市城镇供水能力达47万吨/日,污水二级以上处理能力达31万吨/日(不含在建的信阳市污水二期10万吨/日和试运行的明港2万吨/日污水处理工程),污水管网达411.7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1920吨/日,医疗废物处理能力达5吨/日。旧城改造有序推进,浉河治理、内河治理、雨污分流、高铁站片区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实施,百花园区域公益设施建成开放,浉河新八景全面落成,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城镇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载体功能日益增强,城市建设渐入佳境。“信阳这座城市现在真的很漂亮。”无论是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大家众口一词。

住别墅房,吃自来水,看有线电视,上宽带网络,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学校、超市、卫生室、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都在“20分钟服务圈”……

“住进了新型社区,享受着城市生活,我们干事业的劲头更足了!”村民们如是说。

新型城镇化,不应该是简单地让农民“洗脚进城”,也不是单纯的拆迁改建,同时还要积极考虑农民就业、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在政策、机制上创新突破。

只有发展产业,才能接纳大量农民在城镇就业。农民进城安居乐业,才能真正变为市民。在信阳,高端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绿色主导产业集群,都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富余人口就业。

而通过对城市用地布局、功能分区、空间结构、基础设施规划等的长远定位,我市各产业集聚区建设红红火火,产业招商硕果累累,重大项目纷纷开工,使得各县区城镇建设有了强大动力和活力,使城镇化在与工业化的互动中,实现更高水平的跨越。

“必须围绕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认真统筹谋划,从根本上缩小城乡之间在上学和看病,以及安全饮水、垃圾处理、道路、用电、住房等方面的差距。”市委书记郭瑞民在新县卡房乡调研时这样指出。

我市结合撤村并点、土地流转,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村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健身广场、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政府补贴标准逐年提高;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一系列阻碍城镇化发展的制度藩篱被逐步打破。

“安居”、“乐业”、“保障”、“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事关民生的诸多热点问题正逐渐得到解决。

生活环境好了,生活方式变了,农民悄然转变为市民,城乡一体发展逐步成为现实。

我们坚信,信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杨 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