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子奔波11天面谢恩人(2)
多年前的往事被提起后,余久春一时忘了放信件的地方。但他承诺如果找到,一定会按照地址寄给肖艳红。
“事情已经完成了,很开心呀!”提着行李走出小区的肖艳红,步履明显轻松了不少。
[ 遗憾 ]
还有恩人未能面谢
成最大遗憾
在北京,肖艳红的恩人除了余久春外,还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伟长以及一位不知名也没留地址的先生。如今钱老已辞世,另一位恩人也断了线索。肖艳红告诉记者,还有恩人未能面谢,成了她此行最大的遗憾。
2005年,肖艳红从报纸上获知时任上海大学校长的钱伟长是当时我国年龄最大的校长。“我是老师,他是校长。给他写信求助应该可以。”抱着这样的想法,肖艳红心怀忐忑地寄出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收。
半年后,隆回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来到肖艳红家中了解情况。因肖的母亲籍贯在洞口县,洞口县民政局对此事也表示了关注。在洞口县肖艳红还看到了一份有市长签字的督办文件。十几天后,洞口县民政局的人叫肖的父亲去领了1000元的救助金。“洞口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我,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关注了我的事。”尽管事隔多年,肖艳红回忆时仍非常激动。
收到1000元救助金后,肖艳红估计难以收到钱老的回信,也不知道怎么找到他,便到“钱伟长贴吧”里发了一个帖子感谢他的帮助。
事后肖艳红一直想面谢钱伟长先生,但遗憾的是钱老已于2010年去世。“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谢谢他了。”肖艳红不无遗憾地说。
[ 家人心声 ]
儿子力挺母亲谢恩:
“妈妈一直是家中的顶梁柱”
23岁的儿子冯时一直是肖艳红的骄傲。趁着在北京谢恩,肖艳红19日去中关村看望了半年没有见面的儿子。
“昨天爸爸给我打电话,我才知道妈妈来北京了,”对于肖艳红此次的感恩之旅,冯时一点也不知情。
原来,肖艳红十多年前的写信求助一直是瞒着家人的。
冯时回忆,母亲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外婆生病和表姐表妹的生活一直由母亲照顾。有时看到外面寄来的汇款单,还以为是外地的亲戚寄的,根本没想到是母亲文友的帮助。
“我妈妈经历的困难挺多的,她扛起了整个家庭,一路艰辛地走过来。现在我十分理解我妈了。她这样谢恩我是完全支持的,我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说着这些,冯时红了眼眶。
从不理解求助到支持谢恩
丈夫是她的“坚强后盾”
肖艳红也坦言,她往外寄信一直是瞒着丈夫的。因为觉得老公娶了自己,摊上这样一个贫穷“事多”的家庭,怕他嫌弃。
从1997年到2004年,整整七年时间里,她抓住每个机会写信。每天上午,等丈夫上班去了,冯时也上学了,她才拿出纸笔,伏在书桌上开始写信。中午,眼看丈夫和孩子差不多要回来了,肖艳红就赶紧把信封和信纸收起。寄送信件也是趁丈夫和孩子不在的时候进行。
有几次,文友回信时,信件被塞到家里的门缝里,被先回家的丈夫冯先生发现了。那一次,夫妻俩还吵了一架。“他觉得这有点乞讨的味道,不支持我。但没办法,我要分担父母的压力,只能偷偷坚持。”从此以后,肖艳红往外写信寄信就更谨慎了。
此次谢恩之旅,肖艳红却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应该是感恩的时候了。”在肖艳红临出门时,冯先生还往她口袋里塞了2000多元钱,“如果不够就给我打电话,”冯先生万般叮嘱。
[ 谢恩心声 ]
“谢恩之旅”结束:“我终于安心了”
当年,共有15位文友帮助了肖艳红。
2006年到2008年,肖艳红面谢了曾经资助过她的万清明、卢华、王雪、刘进平、林德山夫妇和张坤,此前还曾面谢过刘交农夫妇。
截至今年10月18日,肖艳红走过了广东韶关、江苏南京、江苏淮安、上海和北京,辗转几千里,面谢了刘自敏(已故,向其妻当面道谢)、李国宏、王树文、蒋鸿均、余久春5位未曾谋面的恩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