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2)

尽孝应重在平时

“其实不必非得在这个节日,像我们家姊妹几个,平时没事的时候,都会去父亲家,给他做点喜欢吃的菜,帮他洗洗衣服、换换床单被罩,陪他聊天。这样老人的心情也舒畅很多,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市民丁女士的父亲今年已经80多岁了,平时几位子女都很孝顺,常回家看看已经是一种常态,对于老人来说,每天都像是在过节。

市郊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陈女士说:“每逢重阳节临近,部分子女都会买大包小包的礼物回家看老人,一些高校大学生也会进社区、养老院慰问老人,老年人都非常高兴,可以和家人孩子团聚,能和年轻人一起聊聊天、唱唱歌,丰富了日常生活,使老人们充满了活力。但这种关爱平常太少,往往在重阳节前后扎堆,反而会增强老年人日常的孤单感,因此,尽孝应重在平时,没事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多给予老人一些关心。

链接>>>相关资料

重阳节来历

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在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文中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初九,就要佩插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可见,农历九月初九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传统习俗是登高远眺,秋高气爽之际登山,令人心旷神怡。平原之地无山可攀,人们遂吃糕纪念。“糕”和“高”谐音,最早取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演变为步步高升的吉祥之意。此外,重阳赏菊赋诗亦为古代时尚,唐诗宋词中有不少吟咏重阳的名篇佳句。在我国江南,也有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敬老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12月28日表决通过了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来源: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