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一八”主题撞钟仪式以文件形式确定(2)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大学生尼古拉·梅德维登科今晨告诉法晚记者,今年的6月22日是卫国战争72周年纪念日,6月21日,莫斯科卫国战争博物馆内一个露天广场上立起了一座军犬的铜像,名叫“前线的狗”。这只狗趴在地上,上身直立,两只耳朵竖着,好像在缅怀它二战期间为国捐躯的“同胞”。二战期间前苏联共派出了6万条军犬,为胜利作出了贡献。
鸣警钟
学生赴集中营受教育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屠杀了110万人。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2005年11月,第60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中国传媒大学波兰留学生克劳狄亚告诉记者,今年的1月27日是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8周年纪念日。波兰政府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举行悼念活动,波兰的许多大学生和部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也都出现在悼念活动中。
此外,奥斯威辛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比如展览和论坛等,波兰13岁以上的学生必须来此接受教育。在这一天,波兰全国警钟长鸣两分钟,行人肃立,车辆停驶。人们到遇难者墓前志哀,连儿童都异常安静。
点睛
记者统计发现,中俄美波的国耻日都因战争而生。这四个国耻日,两次涉及德国纳粹,两次涉及日本侵略,然而,德国和日本对于战争的反省却有天渊之别。
专家点评
德国反省赢得尊重
日本“遗忘”无可救药
面对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德国进行了全面和深刻的反省,德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教科书中必须包含足够的有关纳粹时期历史的内容,教师必须对有关纳粹的黑暗统治以及大屠杀的史实作深入的讲解。
中国社科院历史专家雷颐在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记住过去并非要‘睚眦必报’,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一个失忆的民族,将陷入‘集体无意识’中,行为错乱,无法面对未来。”
雷颐说:“德国对纳粹时期罪恶反思的深度有目共睹,赢得举世敬重。与德国相比,日本对战争、对自己所犯罪行的认识相当肤浅。”
雷颐说,“遗忘”是人类最无可救药的天性之一。日本在国家层面上修改教科书,试图否认侵略史,教育年轻人“日本是战争受害者”。这种国家悔罪意识的缺位,是因为日本“皇国”意识形态并未被触及,当国家想掩盖一种罪行的时候,无论多么深重的罪恶,都极易被“集体遗忘”。 本版文/记者张洁清徐晨晗实习记者张秀晨王选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