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军的“遗产”:落马881天高铁建设盛极而衰

7月8日的北京南站,人来人往。坐在大厅等候的、拖着箱子出站的、排着队买票的旅客,构成了一幅忙忙碌碌、熙熙攘攘的热闹图景。

但60岁的曾经有“中国高铁之父”称号的刘志军并没能看见这样的繁华。这一天,他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迎来自己后半生的命运——死缓。

此时距离刘志军落马,已整整881天。在此期间,他一手打造的“高铁王国”,经历了生死跌宕——从扩张无度,到资金紧缺;从动车事故,到全线停工;从铁道债流标,到维持建设规划……而他主掌了8年,为其带来荣耀和地位,并实现野心和抱负,却也是其身陷囹圄、最终通往秦城监狱的最后一站的铁道部,也终于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他有功,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十年大跨越。他有过,贪污腐败、买官卖官、玩弄女性。功过在法律上从来都不能相抵,何况他犯的是罪。一代枭雄终没去,而他以身试法留下的“遗产”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消化。

“后刘志军时代”

2011年6月30日,刘志军被带走第140天,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亲自主持通车典礼并乘坐首发列车,这在铁路史上非常罕见。

此时,人们正盯着仓促换帅的铁路,史无前例的8500亿元高铁建设投资规划让所有人咂舌,类似“规划目标不改变”、“铁路将如何发展”等报道,频繁见诸报端,占据了众多媒体的显要位置。媒体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刘志军案发后的铁路建设,问题正在积聚。

事实上,就在刘志军被带走的同一个月,铁路资金链就已经开始绷紧。

刘志军一手打造的“高铁王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昂贵的工程之一。2003年刘志军主政铁道部之前,秦皇岛到沈阳的客运专线,一公里的造价是3984万元。而刘志军时代的高铁,每公里造价均超1亿元,高架桥和隧道段甚至能达到2亿元。由于地方建设的热情,铁路线路均按照最高标准建设,这使得投资额大增——尽管大部分线路并不能跑出那样的速度。

在监狱里的刘志军或许从未想过,他一手打造的“高铁王国”有一天竟会面临缺钱停工的窘境。

从2004年起,刘志军大手笔规划铁路建设的时候,巨额投资就有各种方式可以取得。规划方面,上报至发改委的高铁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每条客专线路的标准都用“高于200公里时速”这样的模糊字眼表述,高到多少?没有上限;审批方面,在上报审批时,资金数额并不特别巨大,但在建设时,投入的资金不断加码,在早期投入运营的高铁中,几乎没有哪一条是按照审批完成投资的;资金方面,除了银行贷款、发企业债,争取国家各种财政支持更是不在话下。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至今回想起来仍感叹,2008年的4万亿,竟有约2万亿投给了铁路,这2万亿竟然只坚持了2年多。

当铁路系统外正在欢庆京沪高铁通车的时候,在铁路建设一线,已经有不少线路悄然停工了。而京沪高铁通车把高铁建设推向高潮的当月发生的温州特大动车事故,更是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把对高铁项目的质疑推向了另一个高潮,从此铁路建设跌入了低谷。

温州特大动车事故是一场意外,但谁又能否认这个事故所包含的必然性呢?刘志军这个习惯于站在车头、用眼睛和身体感受铁路状况的“指挥长”一定没有想到,在他离开163天后,他用眼睛和身体未能察觉出来的问题,却夺去了那么多条鲜活的生命。

越来越多的焦虑与担忧引爆了不满,铁道部不得不下发通知,要求所有高铁推迟开通,重新进行验收、联调联试。

2011年8月,中华铁道网一份调查显示,23个铁路建设公司接手的工程中,仅有三成正常施工,处于停工、半停工和进展缓慢的占到70%。又过了一个月,铁路停工比例已经延伸至90%,全国范围内停工的铁路项目里程在1万公里以上。

停工缓建,也令不少已建成或在建铁路的开通时间延后。原本计划于2011年底通车的石武客专,最终建成通车时间整整延后了一年。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