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引领华英鸭再腾飞
信阳网讯 “要想发,养洋鸭”、“农民致富不用愁,养鸭一年盖新楼”,这是近年来流传在潢川县的民谚。
潢川县富民办负责人告诉笔者:“我县付店镇周洼村农民王彦忠,2009年4月,在本村建起了一个面积为4400平方米的鸭棚。经过辛勤劳作,当年他养的华英鸭就出栏10万多只。他一举成为全县第一个建成养殖小区的鸭场老板。”
像潢川县富民办负责人介绍的事例不仅在潢川县很多,而且在固始、光山、淮滨等县也不胜枚举。
“近年来,潢川利用自身优势,持续培育华英鸭产业,大力发展‘龙型经济',加快推进产业富民。”华英董事长曹家富兴致勃勃。
据了解,201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潢川县全面实施华英“3133”富民工程,新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698个,饲养量达1亿多只,华英年产值实现64亿元,带动5万多农户2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可以说,富民工程的实施,不仅加速了华英鸭集群化发展,而且助推了华英的快速腾飞。“华英农业”在深交所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大循环,探索的“公司+基地+农户 ”的养殖模式,曾被经济学家厉以宁称赞为“华英模式”,成功运用到该县生猪养殖、粮油加工、花木生产等支柱产业发展之中,形成了一业带百业的大好局面,产生的“华英效应”持续放大。
目前,按照“突出主业做大做强,关联产业有效扩张,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的思路,潢川县规划建设千亩华英工业园,上马华英六期工程,进行二次创业,打造百亿大华英,把鸭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尽快引领华英鸭再腾飞。
潢川县富民办负责人告诉笔者:“我县付店镇周洼村农民王彦忠,2009年4月,在本村建起了一个面积为4400平方米的鸭棚。经过辛勤劳作,当年他养的华英鸭就出栏10万多只。他一举成为全县第一个建成养殖小区的鸭场老板。”
像潢川县富民办负责人介绍的事例不仅在潢川县很多,而且在固始、光山、淮滨等县也不胜枚举。
“近年来,潢川利用自身优势,持续培育华英鸭产业,大力发展‘龙型经济',加快推进产业富民。”华英董事长曹家富兴致勃勃。
据了解,201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潢川县全面实施华英“3133”富民工程,新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698个,饲养量达1亿多只,华英年产值实现64亿元,带动5万多农户2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可以说,富民工程的实施,不仅加速了华英鸭集群化发展,而且助推了华英的快速腾飞。“华英农业”在深交所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大循环,探索的“公司+基地+农户 ”的养殖模式,曾被经济学家厉以宁称赞为“华英模式”,成功运用到该县生猪养殖、粮油加工、花木生产等支柱产业发展之中,形成了一业带百业的大好局面,产生的“华英效应”持续放大。
目前,按照“突出主业做大做强,关联产业有效扩张,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的思路,潢川县规划建设千亩华英工业园,上马华英六期工程,进行二次创业,打造百亿大华英,把鸭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尽快引领华英鸭再腾飞。
来源:信阳网 作者:胡晓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