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铁道部长盘点:军人背景以及铁路专业人士(3)
1928年,滕代远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后任红五军党代表,红一方面军副政委,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等职。
1934年,滕代远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入列宁学院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副政委、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晋冀鲁豫中央局委员兼军区副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历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1949年后,任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
第二任铁道部长吕正操同样有军队背景,而第三任铁道部长万里则是铁道部第一位非军人背景的部长。按1999年版《中国铁道年鉴》的记载,万里受命于危难之际。1975年1月,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从整顿铁路开始着手整顿全国各条战线。
当时,受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影响,长沙等多地铁路枢纽被堵塞,京沪、陇海两大干线交会的徐州枢纽堵塞。万里上任后赴徐州枢纽进行疏通,很快“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安全正点,当好先行”的目标初步得到实现。
20世纪80年代起,有铁路专业背景的人士开始先后担任铁道部部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志军的前任傅志寰是部长中唯一一位有留学背景的专业人士。
1938年4月,傅志寰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是火车司机。从小学到初中,傅志寰家都住在铁路边上,后来他并入读铁路系统的学校。1955年,由于他的学习成绩比较好,高中毕业的时候获得了赴苏联留学的机会,同年坐上火车赴北京,在留苏预备部学习了一年俄语。1956年,傅志寰乘火车前往莫斯科,被分配到莫斯科铁道学院,攻读铁路电气化专业,并曾经在诺沃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实习。1961年,在资深电机专家扎哈尔钦科的指导下,傅志寰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答辩,其毕业论文主题为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于1960年研制的中国型电力机车。
1961年,年轻的傅志寰回到中国,被国家分配到位于湖南的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担任技术员,投入对6Y1型电力机车的研究、改进和试验工作。1975年11月,傅志寰升任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代副所长,1978年4月又升任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傅志寰被派往联邦德国(西德)学习电力机车设计制造,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在克劳斯。玛菲公司、AEG公司等德国著名企业里进修,亲身体验到了时速200公里的德国城际高速列车,为他以后提出中国铁路提速埋下了“种子”。
1984年,傅志寰调入铁道部科技局,先后任总工程师、局长。1989年初,傅志寰到广深铁路调研,发现广深铁路的运营方式与德国铁路非常相似,客车和货车分别主要在日间和夜间运行,对于提高客车速度十分有利,因此向铁道部提出了将广深铁路作为提速改造试验线的建议。不久,广深准高速铁路工程正式上马。
不管是哪一任部长,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二五”计划,从蒸气列车到高铁,铁道部肩负使命,走过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岁月,也收获了进步和革新。作为一国经济的血脉,铁路还将继续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仍将承载着中国,驶向新的前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