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信阳农民的憧憬

信阳网讯  浉河区浉河港镇黑龙潭村54岁的吴学礼对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特别感兴趣。每天饭后,他就和村中的老人们聊聊他关心的话题,老吴最关心的是十八大报告中“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要实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吴学礼认为,农村老人的生活比城里的老人辛苦多了,如今政府也正关心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我一直就期盼着,能在农村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倾斜,比如多一些图书或是娱乐设施,报告中提到了这些,我感到非常开心。”

  罗山县莽张村村民何庆社在第一时间阅读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并且及时了解党的强农惠农富农决策。“现在我们享受政府的补贴越来越多,这对于普通的村民来说,这些政策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政府实施‘三农’政策的成果。”同时,何庆社也希望,今后政府的补贴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他说:“期盼政府多请专家到基层为我们茶农、菜农、林农在技术、质量及品牌等方面提供培训、指导。”

  48岁的林晓军是商城县上石桥镇的老农户,他家有6亩多土地,并向邻居租用了12亩,所产粮食除了供养一家八口食用外,大部分都交给了国家。他说:“我希望国家能够更加关注农民,出台更多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完善粮食保险制度,保障农民的收入。”

  林晓军感受到,现在种植水稻成本高,农民收入较少,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且粮食保险赔偿制度不够完善,“比如水稻,只有大面积压死才给予赔偿。”

  平桥区胡店乡农民党员胡家成介绍,他家目前有五亩地,种植粮食和一些蔬菜,一年下来还能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万一遇到灾害,粮食和蔬菜就没有收成。他说:“这次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农村土地改革,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我们家最关心的就是具体出台哪些针对农民的惠农政策,希望增加粮食补贴,保障我们农民的收入。”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对此,商城县上石桥镇的养鸡户秦利民十分振奋。他说,这些年来,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国家重视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帮助,但作为普通的山区农民,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相仍对滞后。“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大力扶持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让我们生病了可以更加放心地接受治疗。”

  光山县孙铁铺镇村民胡立中则希望自己的村子能尽快建成一个有特色的生态文明村。眼下,村里一幢幢农民别墅整齐划一,笔直的水泥路直通村里,群众文化健身广场绿草如茵。而他们希望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充分考虑雨污分流、管线下地、垃圾中转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6岁的周高林对未来无限憧憬:“我们农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今后也要朝生态文明的方向努力。”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周海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