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院着力推进文化校园建设
校园一景
信阳网讯(朱四倍) “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是河南信阳师院党委书记孙宏典教授与学生工作者谈到文化校园建设时,经常引用的一句话。近年来,信阳师院着力推进文化校园建设,把校园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让一花一木都传达文化的气息,收到了“接地气 聚人气 润心灵”的良好效果。
用载体保障“接地气”。文化校园建设,不能只有“理论味”,不能只有“空洞的说教”,不能孤芳自赏,而要融入师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惟有接地气”,才是构建文化校园的上策,信阳师院党委副书记高建社告诉记者。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信阳师院与时俱进强化和提升“德育五个一工程”——一校: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一班:学生干部培训班;一刊:《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一团:德育讲师团;一网——思想政治教育网。针对广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及重大理论问题,德育讲师团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各行各业的英模人物为学生作辅导报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研讨交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答疑解惑。近年来,两院院士杨叔子、樊明武、王志新,著名作家二月河,著名演讲家景克宁,浴血上甘岭战役的革命老战士张计发,奥运冠军贾占波,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等,都先后应邀走上德育讲师团的讲坛,或传道、或解惑,或解析成长经历,或讲述人生感悟,吸引了大批学生。1994年以来,德育讲师团坚持每周1—2场报告不断线,开办了形势政策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博士谈治学、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等50多个专题,千余场(次)报告,听众总数逾八万人次。 《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坚持精选和原创相结合,每年出版6期,每期5万字。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及时转载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推荐高质量、高品位的理论文章。同时,还开办“沙龙话题”、“师生论坛”等原创栏目,评学风、论校风,说身边人、道身边事,不拘一格,深受欢迎。刊物至今已编发100多期,留存了500余万字的珍贵资料。
被学生称之为“开放式沟通”的校领导联系学生接待日制度,学生自由报名参加,每月安排一位校领导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回答、解释、解决、探讨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理顺了情绪,教育了学生。
靠榜样力量“聚人气”。 文化校园建设接了“地气”,育人工作不再是一味的灌输和说教,而是有了“人气”。从1993年开始,连续开展了14届“校园明星”评选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学子的关注目光,成为校园中每年一度的“盛事”;从2006年开始,每年从全校自强自立、奋发拼搏、立志成才的学生中评选出10名最突出的先进典型为“大学生自强之星”。同时,坚持开展“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学习标兵”、“十佳优秀困难大学生”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深刻反响,形成了学榜样、争先进良好效应。
文化校园建设是个宏大的命题,但在信阳师院校园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化校园建设“接地气”的威力。为充分挖掘和广泛宣传自强不息、品学兼优的学生典型,在学生中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学习榜样,该校自2008年起推出了“学习身边榜样,引领学子成长”的品牌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同学们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在广大同学中掀起“学榜样、做榜样”的热潮,活动充分展示了大学生积极、健康、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感染和鼓舞了一批批师院学子。在学习身边榜样过程中,音乐学院学生杨得琦创办了启程校园福利社服务同学,并通过红十字会向贫困地区捐赠3000余件衣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学生自发组织开展公益性活动,在12月28日举行的“温暖冬天·2011希望工程爱心捐赠”活动走进光山县王大湾希望小学,向光山县王大湾希望小学捐赠羽绒服、围巾、手套等保暖衣物400余件,文具和其他生活用品若干,总价值23000余元。
用经典文化和红色资源“润心灵”。今年,信阳师院联合信阳市投入100多万元修建了集旅游价值、考古价值、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于一身的“何景明墓园”。何景明是明代“前七子”和“四大家”的首领,也是“后七子”的开山人物,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学校重修景明园希望通过对何景明生平和文学成就的研究、文物古迹的展示使景明园成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德育教育的基地、游览休闲的景区,也是学校用经典传统文化滋润学生心灵的最好说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