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77岁拾荒老人:我拾瓶子,总比伸手要饭好
信阳网讯 1月29日凌晨3时半,在市文化宫内昏暗的灯光下,一个佝偻的身影,正在路边垃圾箱旁寻觅着。她姓徐,今年77岁,几乎每个寒冷的冬夜,你都能看到她蹒跚的脚步,她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文化宫的人。在文化宫,她只是为了多捡几个饮料瓶,给自己换点钱养活卧病在床的老伴。
四、五年前,徐奶奶的老伴由于高血压并发症,行动十分不便,吃喝拉撒基本上都是在床上,无法自理。自那年起,徐奶奶的担子就变得更加沉重,由于老两口全都没有工作,每月就只有370元的低保。无奈之下,徐奶奶只好靠拾“破烂”来解决生活的拮据。
在文化宫,记者见到了徐奶奶。她告诉记者,她年纪大了,虽然熬夜对身体不好,但也没有办法。当记者问及为什么白天不出来捡瓶子,非得晚上呢?徐奶奶抽完一口烟解释道:“我也想白天捡,白天瓶子多些,但是我年纪大了,动作慢,‘抢’不过别人,只能晚上没人的时候再捡。”说话间,徐奶奶仍目不转睛地盯着各个垃圾箱,发现有从夜场丢出的成包成包的垃圾,徐奶奶拿着耙子和手电就过去了,她扒得很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垃圾袋。
记者了解到,徐奶奶每个月捡瓶子能换三、四百元钱,再加上370元的低保,勉强够老伴吃药和维持生活。徐奶奶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们也是一家比一家苦,每天也是艰难地维持生计,而老伴每次上医院需要用钱的时候,孩子们也是七凑八借,来给父亲看病,平时她们实在是无暇照顾老两口。徐奶奶说:“我现在还勉强能捡得动,我多捡一天,就给孩子们多减少一份负担,我拾瓶子,总比伸手要饭好。”
当文化宫最后一盏灯熄灭时,老太太挑着自己搜出的几包瓶子,蹒跚地消失在雾霾之中。在老太太的记忆中,每一天都这么晚回家,无论刮风下雨。但是有一天,老太太回家特别早,她清楚地记得,当她正在埋头找瓶子的时候,一个年轻小伙子在她的面前蹲下,拿出了20元钱放在她的手上说:“今天别捡了老奶奶,赶快回家吧。”
【记者点评】记者现在想说说社会上的两类人。一类叫“光盘族”,也就是“族人”们倡议,每天吃完盘子里所有的东西,坚决不浪费。大量的铺张浪费,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如果人人都能学习“光盘族”的话,那么每年省下来的钱,足够养活无数个“徐奶奶”.另有一类人叫做“啃老族”,他们没有蹒跚的步伐、没有模糊的视力、没有沉重的负担,但是他们仍游手好闲,吃父母的,要父母的。记者想对他们说,想想77岁的徐奶奶吧。
四、五年前,徐奶奶的老伴由于高血压并发症,行动十分不便,吃喝拉撒基本上都是在床上,无法自理。自那年起,徐奶奶的担子就变得更加沉重,由于老两口全都没有工作,每月就只有370元的低保。无奈之下,徐奶奶只好靠拾“破烂”来解决生活的拮据。
在文化宫,记者见到了徐奶奶。她告诉记者,她年纪大了,虽然熬夜对身体不好,但也没有办法。当记者问及为什么白天不出来捡瓶子,非得晚上呢?徐奶奶抽完一口烟解释道:“我也想白天捡,白天瓶子多些,但是我年纪大了,动作慢,‘抢’不过别人,只能晚上没人的时候再捡。”说话间,徐奶奶仍目不转睛地盯着各个垃圾箱,发现有从夜场丢出的成包成包的垃圾,徐奶奶拿着耙子和手电就过去了,她扒得很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垃圾袋。
记者了解到,徐奶奶每个月捡瓶子能换三、四百元钱,再加上370元的低保,勉强够老伴吃药和维持生活。徐奶奶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们也是一家比一家苦,每天也是艰难地维持生计,而老伴每次上医院需要用钱的时候,孩子们也是七凑八借,来给父亲看病,平时她们实在是无暇照顾老两口。徐奶奶说:“我现在还勉强能捡得动,我多捡一天,就给孩子们多减少一份负担,我拾瓶子,总比伸手要饭好。”
当文化宫最后一盏灯熄灭时,老太太挑着自己搜出的几包瓶子,蹒跚地消失在雾霾之中。在老太太的记忆中,每一天都这么晚回家,无论刮风下雨。但是有一天,老太太回家特别早,她清楚地记得,当她正在埋头找瓶子的时候,一个年轻小伙子在她的面前蹲下,拿出了20元钱放在她的手上说:“今天别捡了老奶奶,赶快回家吧。”
【记者点评】记者现在想说说社会上的两类人。一类叫“光盘族”,也就是“族人”们倡议,每天吃完盘子里所有的东西,坚决不浪费。大量的铺张浪费,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如果人人都能学习“光盘族”的话,那么每年省下来的钱,足够养活无数个“徐奶奶”.另有一类人叫做“啃老族”,他们没有蹒跚的步伐、没有模糊的视力、没有沉重的负担,但是他们仍游手好闲,吃父母的,要父母的。记者想对他们说,想想77岁的徐奶奶吧。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张诗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