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引人思考的一部影片

《一九四二》是作家刘震云历经18年精心打磨的一部电影力作,是制片方整合业界精英、主创团队强大、投资2个多亿、质感上乘、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标准的一部鸿篇巨制,也是冯小刚导演一改以往贺岁片风格“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一部影像见证。本片以太平洋战争进入第二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为时代背景,用纪实风格全景式呈现了此时河南大旱、千万民众离乡背井、扶老携幼、外出逃荒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强化人们不忘民族苦难、珍惜美好当下的意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为之震撼、为之赞叹,同时也引发了我诸多思考。

  《一九四二》是一部灾难片。面对中原大地发生的这一罕见旱情,国民政府、国民党领袖、国民党军队、外国记者、地主老财、逃荒灾民、入侵日军、乃至传教士,都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现,唯独自始至终没有共产党的声音和八路军的身影,失语、缺席,而且影片把蒋介石中性化,在我传统的观念意识里感到极其意外。记忆当中,我国拍摄的不少灾难片特别是主流影片,主题表达的都是党和政府如何情系百姓、扶危解困,领导同志如何不顾个人安危,亲赴一线了解灾情、慰问伤员、率先垂范,带领群众抢险救灾,人民军队如何视灾民如亲人,冒险抢救民众,模范人物如何高风亮节,舍小家为大家,为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做出了巨大牺牲,等等。虽然多数也是事实,但总不能成为一种程式,何况情况千变万化,每个事件都有其特殊性。这部影片,在题材挖掘、视角选择、主题提炼、形象塑造上进行了大胆和有益的探索,有新意、有突破,是我国电影界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一个观念转变成果。同时也说明我国的审片标准有了重大调整,更加科学、更加宽泛、更加宽容、更加包容,这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体现。

  《一九四二》为了充分展现镜头的真实震撼力,片中共制作了近600个特效镜头,前后共有140多位特效人员和韩国专业人士参与,并不惜成本第一次运用了杜比全景声(DolbyAtmos)混音手段,在多个轰炸场面中,无论是飞机滑过头顶,机枪扫射还是人喊马嘶或地面爆炸,影片都营造出了气势强大 分享到:
文章来源:http://roll.sohu.com/20121226/n361584521.shtml
来源:搜狐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