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者》成于《暗算》,败于《暗算》

《听风者》成于《暗算》,败于《暗算》

  邵岭

  《听风者》上映两周,在不少影院仍然占据着第一位的排片场次,麦家的原著《暗算》功不可没。这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奖作品,这些年来始终是影视界人人觊觎的“香饽饽”。

  但《听风者》又是不同于《暗算》的不仅仅是电影和文学之间的差别。

  它把1949年前后的谍报暗战拍成警匪片,倒不足为奇。这种题材对于香港导演来说原本就是陌生的,更何况这导演不是别人,而是麦兆辉和庄文强虽然一部《关云长》让这两人走了麦城,但凭借10年前的《无间道》和之后的《窃听风云》系列,麦庄组合仍然是警匪片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扬长避短,本是意料之中的事。

  所以,影片在模糊政治立场和信仰的同时,依照警匪片的惯用套路增加了对人物内心的挖掘,比如男女主角之间欲说还休、似有还无的情感纠葛。阿兵(梁朝伟饰)和张学宁(周迅饰)的三次拥抱都成为泪点,直让人有“绕梁三日”的感觉,以至于“张学宁到底爱不爱阿兵”成为影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让人想到电视剧《暗算》播出后安在天和黄依依引发的热议。

  问题在于电影在叙事上的虎头蛇尾这实在是犯了悬疑片的大忌。众所周知,《暗算》的精彩,很大程度上源于故事节奏紧凑、悬念环环相扣,因此成就了结局的回肠荡气。但改编的《听风者》,虽然从一开始就悬疑气氛十足“老鬼”的神秘换人、沈静的敏感身世、罗三耳的神出鬼没,仿佛所有人都有秘密、都有嫌疑,其实只是些闲笔而已,无关紧要,甚至故弄玄虚。真正需要铺陈笔墨的是一步步接近真相的剥茧抽丝,这在电影里却被简化成了找电台的过程,好像谍报战的胜利只是因为拥有了一双神奇的耳朵。至于“重庆”的身份最后是如何暴露的,观众更是无从知晓,反正,谜底就是这样有如神助地揭晓了白白搭上女主角一条命。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是靠男女主角的感情戏硬撑着,偏偏这感情戏还游离在主线之外,以至于女主角一死,剧情就兵败如山倒;而一场暗战最后的收网环节竟然没有男女主角的参与,与其说是高潮,不如说是勉为其难。

  而这种勉为其难,其实在选择《暗算》为蓝本的时候已经注定。从2005年的同名电视剧开始,经过2009年的电影《风声》,再到今年的《听风者》,麦家的这部原著已经像一碗冷饭被炒了三遍,能做文章的只剩下“调料”:表演、服装、配乐。至于那饭米粒本身,下厨的和吃饭的恐怕都不会再有什么兴趣了。只是不免要问:谍战的模式有很多种,谍战的英雄也不止一个;在国共两党的谍报战史上,光是被称为“龙潭三杰”的前前后后就有6位。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故事,都值得挖掘和呈现,为什么只盯着《暗算》这一部作品?

  答案只可能有一个:这种不求上进,是商业考量之下最保险的选择谁叫原著“卖相”太好,而市场又太不景气?毕竟,故事无关票房,票房却决定成败。(作者系本报资深记者)

  作者:邵岭来源文汇报)
来源:搜狐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