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堂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头条!建设宜居村庄,信阳要火遍全国!

片子总时长3分47秒!这条新闻是信阳广播电视台外宣部联合央视经济部在郝堂工作十余天联合制作,先后在信阳台、河南台、CCTV-13播出。请锁定,请锁定!我们郝堂村要霸屏了!!!

1b76154.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来看看一个曾经破败的“空心村”郝堂村的变化。

郝堂村坐落在大别山的怀抱,村庄干净、自然,古朴的农家院儿错落有致地散落在村子里,一派和谐景象。可就在2009年,郝堂村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4000元,村子破败、环境脏乱,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是一个只剩下老人的空心村。那时,周祥林一家八口人在外,把家留给了年迈的父母。虽然挣了点钱,但心里却总不安生。几年后,正当他们想安顿下来时,老家传来了消息。其实,郝堂村有山有水,山上还有茶叶和板栗,村庄虽然破败,但生态环境并没遭到破坏。

后来,平桥区政府决定把郝堂村作为试点村,来摸索一条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对于郝堂村的修复改造,平桥区政府划下了红线:尊重村民的意愿,尊重自然环境。让现代的设施和功能融入村庄,但保留村庄的原始布局和邻里关系,不大拆大建,不短视功利。专家结合每户的不同情况,在草图上将房屋改造方案一张张画了出来,反复和村民沟通商量,这让大伙儿渐渐有了热情。村民张厚健成了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时张厚健家是两层贴瓷砖的小楼,在村里算不错的房子,但因为院子里没有厕所,又有猪圈,在外打工的儿子一家春节回来不愿意住在家里。

专家在设计时和张厚健商量,不改变房子的结构,改水、改厕、拆掉封闭的院墙,使家门口的山水尽收眼底。门口的池塘不但有景观作用,还是张家生活污水净化后的归宿。其实,环保的理念贯穿于郝堂村建设的全过程,改造后,每户村民家都安装了三格化粪池,全村的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最终流入村里的荷花塘中,不仅环保,也成为村子的重要景观。“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尊重了自然,以村民舒适宜居为出发点,反而意外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如今的郝堂名声在外,村民们陆续把户口迁回了村里。周祥林在自家老院翻新了房子,和爱人开起了农家乐,一家老小十口人终于守在了一起。(来源:央视综合频道《新闻联播》)        

来源:xytv.qingk.cn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