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无情人有情 昆仑山下有大爱——新疆于田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综述(2)

当晚在震中阿羌乡,受灾重点村村委会的院子里都搭起了救灾帐篷,房屋严重受损的于田县老城区20多户房屋坍塌的群众全部被转移到了帐篷里面。和田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艾则孜·木沙说,地震后的第一夜,没有一户农民因为房屋倒塌而无处栖身,也没有一个群众因为地震而挨饿受冻。

强震之中无伤亡

抗震安居有功劳

13日清晨,于田县城格外安静。受灾最严重的老城区内,勤劳的个体商户已经开始忙活一天的生意。面对“从天而降”的救援人员,老城区居民除了感激之外,还有些许惊讶。

于田县老城区吾斯塘贝希社区已经搭建起了10余顶帐篷,帐篷内的火炉燃得正旺。社区党支部书记库尔班江说,整个老城区有260间房屋受损,其中25间几乎坍塌。地震发生后,和田地区、于田县立即调拨救灾物资到达老城区,在社区和中学院内搭起了50顶帐篷,房屋坍塌的居民已经全部安置好了。

由于震中在于田县阿羌乡山区,记者分别从陆路和空中赶往灾区。飞机抵达震中上空时,记者看到,乡村房屋基本完好,未见大面积倒塌,山区有山体滑坡的痕迹,道路基本畅通,水利设施未见大面积损坏。

在从县城赶往阿羌乡的路途中,记者了解到县乡之间的通讯、道路、电力都保持正常。电信部门已经连夜在阿羌乡政府建立起了应急无线网络,供后续赶到的救援人员使用。

在阿羌乡皮什盖村,记者发现绝大多数村民都住在早已建好的抗震安居房里。全村183户居民中,有181户住在抗震安居房,有的老房子在地震中垮塌,而抗震安居房几乎没有受到破坏。村民库尔班·哈森家的老房子在地震中坍塌了,他感激地说:“幸好住进了抗震安居房,我们全家才在地震中保全,真心感谢政府啊!”

“这次强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安居富民工程立了大功。”在灾区慰问受灾群众的自治区副主席田文说,今年自治区将为灾区提供更多富民安居房建设资金和政策支持,特别要向地震带所在的山区农牧民倾斜。

记者从新疆地震局了解到,截至2月20日,于田先后发生了4200多次余震。尽管遭遇7.3级强震,于田县周边地区至今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参与抗灾抢险和现场勘察的新疆地震局副局长宋和平说,震区没有人员伤亡报告,一是震中位于4600米的高海拔地区,人迹罕至,震中50公里范围内无村落;二是安居富民工程大大提高了新疆广大农牧区房屋的抗震性能;三是强震影响区域虽然广泛,但当地居民点人口相对稀疏;四是当地以农牧业为主,几乎没有工业设施。

爱心汇聚昆仑山下

团结一心抵御灾害

灾情发生后,于田县400余名干部立即投入救灾工作,加上各方驰援人员,约有2000多人在震区抗震救灾、服务群众。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阿羌乡党委书记冉崇高就紧急动员,将乡村干部和基层党员分派到10个行政村,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工作,并对灾区情况进行摸底,核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流水村村委会副主任牙生·吾热依木说:“我们村距离乡政府41公里,地震发生后,乡镇干部迅速赶到,组织村干部挨家挨户了解灾情,要求每天把村里的灾情给乡政府汇报一次,并及时送来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不挨冻,有衣穿。”

排除险情,安置灾民,发放物资,基层干部连日来坚守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地震发生以来,于田县老城区街道办事处吾斯塘贝希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托乎提汗·买吐热依木就一直忙于照顾住在帐篷里的老弱病残人员,她亲自给他们送饭。为了防止居民取暖煤气中毒,她坚持每天晚上到各个帐篷查看取暖情况。

于田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爱心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于田,一些爱心团体和公益组织纷纷向灾区群众施以援手。记者从和田地委了解到,截至19日下午,和田地区已经收到社会各界捐款317万元,一些爱心团体还派工作人员深入震中,把温暖直接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新疆民政系统向灾区紧急调拨救灾帐篷500顶,棉被褥1500套,棉大衣1500件。当地紧急下拨救灾应急资金540万元,调运救灾棉帐篷405顶、棉衣被2280套及发电机等救灾物资,向受灾群众发放面粉54吨、清油3550公斤、燃煤610吨等生活物资。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