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环形天桥 保安全畅通

本报记者 赵锐

1月28日,位于东方红大道市三小路口的我市首座环形天桥投入使用。这座新的环形天桥,是2013年市政府所做的10件实事之一。环形天桥的最大作用在于实现人车分流,给经过此处的行人提供更加安全、方便的过街条件,也能缓减过往车辆的拥堵状况。这座环形天桥从投入使用到现在已经过去20多天的时间,实际使用情况如何呢?

2月18日,记者来到市胜利南路与东方红大道交叉口,从远处看,新的环形天桥非常得大气漂亮,桥体下部为钢筋混凝土,上部为钢梁箱式立体结构,给人的感觉非常得结实。改造后的环形天桥带来的便利程度,也是以前的老桥无法比拟的。

“走在上面的感觉挺好,关键是安全。”“这座环形天桥建得好,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不慌不忙地从桥上过,安全。以前,从桥下过马路,每次都慌慌张张的,害怕被车碰着。”“开学了,孩子再不用横穿马路,从天桥上过,我们家长也放心。”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从天桥上走的市民,大家一致评价天桥修得好。

记者通过观察发现,从桥上经过的市民,不足过街人流量的20%。记者看到天桥下面一拨拨的行人,尽管桥上也有人走,但比起桥下川流不息的行人来,就“小巫见大巫”了。从上午11点30分到12点,半个小时内记者粗略统计发现,走桥上的只有几十人,而走桥下的行人接近200人。横穿马路的人流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带着孩子的妈妈,还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看着车辆过来,他们就在桥墩子边上停着,等车辆过去,再小心翼翼地走到马路对面。

“这里有过街天桥,你为什么不走桥上却走桥下啊?”面对记者的提问,行人的回答也是各种各样。有的行人说自己跟着大多数人糊里糊涂地就过来了,有的则表示桥下有人行道没必要再走桥上。“从桥下走比较方便”。“因为这个天桥是刚修好的,还不太习惯从桥上走。”“从下面走感觉很直接,从上面要绕一大圈子。”“不想上下台阶”。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市民不愿走天桥,除了嫌麻烦外,更多的人没有从天桥上过街的意识,宁肯多等两个红绿灯,也不愿从天桥经过。还有个原因就是,自打天桥建成后,桥下的斑马线一直没有取消,给那些横穿马路的市民找到了理由。

随后记者在同样直线距离的情况下,选择了桥上和桥下两条路线进行对比。在除去红绿灯时间的情况下,从桥下走确实更快一些。不过,记者认为,这都不是造成天桥使用率低的根本原因。从天桥所在地域的人流量来说,选址应该没有问题。导致天桥利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配套设施尚未完善,如果在路口设置一些隔离带,并修建适合电动车和自行车通过的斜坡,方便骑车人从桥上通行等,才会让投资千万元的天桥物尽其用。

编后语:天桥设置的原则是“安全、高效、舒适”,能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减少行人与机动车的接触。

那么,一些过街天桥为何会受到行人冷落呢?记者认为,这与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只图方便、快捷,不顾生命安全有关。城市发展进程加快,而部分市民的良好习惯养成却未跟上,使得路段中央设置安全隔离栏。另外,环形天桥建成之后,还要考虑管理问题,最好在过街天桥附近雇一些引导员,引导市民养成良好习惯,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过街天桥的真正作用。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