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信阳答卷(2)

有人形象地说,宛如“春天的故事”,土地流转“传”进了信阳万千劳动者的心里,众多的家庭式土地流转将会催生更多家庭农场的兴起。

“抱团”发展 春色满园

“茶叶还没长出来就卖掉了!”几年前,像这样的事,在信阳茶乡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新闻。如今,随着当地茶农越来越多地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过去的新闻变成了“家常便饭”。

在信阳毛尖的主产地浉河区,茶叶专业合作社有245家。仅设在该区浉河港乡的文新有机茶合作社,入社茶农就有3000多户,辐射带动茶园30万亩,户均年增收5000元。目前,在全市165万农户中,像浉河港乡茶农一样成为合作社社员的有75万户。合作社内部由简单互助向多元合作深化,各专业合作社间开展横向与纵向联合,扩大了规模,增强了实力,拓展了市场。联合生产、合作经营、“抱团”发展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重要形式。潢川县农民老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入合作社以前,一家几个人都围着那几亩田转。入社以后,我在合作社里一年还可以挣2万多元,加上国家的粮补,一年算下来,差不多有4万元。

“现在,不出息县,就能吃到地道的台湾风味特色名吃凤梨酥了;不出息县,还能吃到正宗的各种口味的过桥米线了。”年前在息县采访时,该县产业集聚区负责人在向记者介绍情况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 2 3 下一页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