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茶业掌门人的创业之路

□本报专题组

1988年出生于制茶世家的何世阳,是浉河区何景明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始人。追根溯源,他还是明朝文坛领袖“弘治七子”之一何景明的第21代世孙。

一代文豪何景明,其后人因祖上为官清正廉洁,乱世之时,家道中落,后世子孙遂隐入深山,世代以制茶为生。

2010年,何世阳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名企高薪的工作机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信阳浉河港镇。出生于制茶世家的他对茶叶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又对当地茶产业依然落后陈旧的现状感到痛心。这个初涉社会的年轻人此时早已坚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投身于茶产业,带领茶农走上全新的致富之路。

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创业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创业初期,资金、工艺、营销,种种问题,齐集而来,何世阳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一切着实给正在筹划美好未来的何世阳浇了一盆冷水。决定的事一旦付诸实施,就不能退缩,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着如何慎重地实施自己的发展规划。一方面,何世阳很快开始着手调查当地的茶农现状、分析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中存在的痼疾,结合现代茶业发展的新思路提出切实有效的规划。他下定决心做纯正优质的信阳毛尖,做古香古韵、有口皆碑的“何景明·信阳茶”。坚持创新工艺与历代传统古法炒制技艺相结合,利用现代技术保证茶叶历久弥香的神韵;坚决执行无公害化生产标准,严禁施用农药化肥,保证信阳毛尖的纯天然、绿色无公害。另一方面,何世阳开始奔波于政府相关部门,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媒体的宣传。有时候忙得晚饭都来不及吃,一直到凌晨,那份执着考验着何世阳的勇气和胆量。现在回想起来,何世阳却淡淡一笑,说没什么,这是人生的经历,创业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2011年,信阳遭遇连续冻灾和干旱天气,茶树枯死严重,茶叶产量急剧减少,茶农面临巨大损失,眼看茶农一年的收入将化为泡影,何世阳心急如焚,果断召开合作社理事大会,不顾众人的强烈反对,采取扶助措施,提高茶叶的收购价格。在何世阳的努力下,终于把茶农的损失控制到最小,这一年何世阳不仅没有经济利润,反而损失严重。这一切的一切茶农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此后,茶农们更加信任这个80后小伙子,都愿意与他合作,把希望放在何世阳身上,并深信何世阳会带着他们走向更加光明广阔的道路。

何世阳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开始着眼于更长远稳定的发展之路:创立茶叶品牌。2012年4月创立信阳浉河区何景明茶叶专业合作社。2013年7月何世阳成功注册了“何景明”商标的9个类别,并坚信唯有品牌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路。

“何景明”茶问世。何景明,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今河南信阳浉河区人,明代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自幼聪慧,8岁能文,有“神童”之称,19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明史》曾有:“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的记载。如今,何景明墓就在信阳师范学院内,而墓旁就是著名的“景明园”。

何世阳说他之所以选择何景明作为茶叶品牌是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第一,品牌的厚重感。何景明是信阳历史上最伟大的文人,更是信阳的历史名片。第二,品牌的韵味感。何景明一生,清廉胜浮华,人生当如茶。其渊博多才且性情雅味,为人耿介又淡泊名利。仕途多年,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这样的风韵与品行正是茶道之清、怡、雅、静的真实写照。第三,自我使命感。作为何景明的21代世孙,他有责任承袭和发扬何景明精神和风韵。

2013年3月19日,应信阳师范学院邀请,何世阳主讲《茶文化与景明文化》专题讲座,着重向大家讲述了如何鉴别和加工信阳毛尖茶。活动中,何世阳还和该院学生亲切互动,并发放奖品。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遗传研究所所长袁红雨教授,团总支书记姚新春,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辉等也应邀出席。此次茶文化实践活动进课堂的形式受到了该院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让同学们与信阳毛尖零距离接触。此次讲座的举办,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茶文化的价值,更有利于信阳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何世阳的老家浉河港白庙村万亩生态茶园更是信阳毛尖复兴发展的有力保障。坐落在信阳金牛文化公园的“何景明纪念馆”也将于今年开馆,何景明文化将一直被传承和发扬。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