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日报评论员: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评论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就山清水秀、生态优势明显的信阳而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继续坚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下大力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正是市委书记郭瑞民在日前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所强调的“通过深化改革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义所在。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务必继续加大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应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有半点的懈怠,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只有一以贯之地爱护我们的青山绿水,始终如一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坚持不懈地实施“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体制,锲而不舍地建设绿色环保、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城乡,并不断完善和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和方法,才能使信阳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为信阳科学发展增添更强的后劲,为信阳绿色崛起拓展更大的空间。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务必继续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当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应对能源资源趋紧、防止环境污染加剧的必然选择。各级党委、政府应当牢牢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突出抓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加快淘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产业,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既着力打造“金山银山”,又精心保护“绿水青山”,推动信阳实现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务必继续着力打造、弘扬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民的事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和参与。各级党委、政府应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注重挖掘信阳山水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森林文化中的生态思想,逐步形成风格独具、内涵丰富、贴近生活、生命力强的信阳特色生态文化,并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休闲广场等在传播生态文化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积极倡导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并使之自觉追求节约、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从而形成人人争做生态环境保护者、个个争当生态文明践行者的生动局面。

每当听到《信阳最美丽》中“千年不老的名字,万年不变的美景。一段厚重的历史,一片传奇的故事”这一美妙绝伦的歌词时,我们深为信阳的美丽而骄傲和自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依托信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从信阳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战略机遇,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就一定能把信阳建设成为更加充满活力与魅力的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美丽城市。

编辑:刘远强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