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建好留守儿童精神家园放在心上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 韩为卿

把孩子放在心上,把孩子的精神文化生活放在心上,把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建设放在心上——这是在采访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感触最深的一点。

平桥区地处大别山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传统农业区,全区总人口83.5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口有20余万。全区13.1万在校学生中,有留守儿童近4万人。近年来,全区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载体,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切入点,千方百计加快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对构建新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

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初建成

为规划好乡镇图书馆建设,平桥区委、区政府组织了数次专题调研,注重儿童服务空间设置与资源配置,选址以乡镇中小学校附近为原则。根据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要求,各级镇图书馆平均建筑面积为821平方米(其中明港镇系新兴的人口聚集区域,图书馆建设面积达3750平方米),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的原则,分为上下两层,内设少儿、成人、报刊、电子等阅览室。

目前,全区馆藏图书达21.4万册,乡镇图书馆适合儿童、青少年阅读的读物占总数的20%;开通的数字图书馆囊括了14个数据库;成功引入华谊兄弟公益基金,在各馆内建设“零钱电影院”,让儿童在这里看电影、读书、绘画、做与梦想有关的主题活动;建成19个公共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共计594台;同时,全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农家书屋建设均实现全覆盖。

在乡镇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以区图书馆为总馆,以乡镇公共图书馆为分馆,建立了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采用统一的服务平台和业务管理系统,实行统一采购、集中编目、统一资源、统一调配、定期轮换、分级管理、分散服务,建立了纵向联系、横向联通、高效流畅的图书馆一体化服务平台。以“一卡通”服务为纽带,初步实现了图书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共享流通、通借通还。

今年年初,平桥区启动村级图书馆(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支馆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已有3个村级图书馆纳入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统一管理,实现了从区级到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的三级联动,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平桥区公开招录了18名具有本科学历的乡镇图书馆管理员,与区图书馆10名业务骨干一起到武汉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理论学习,并赴广东省东莞图书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业务实习;组织60余名乡镇图书馆志愿者到省、市图书馆进行岗前培训,初步建立起一支懂业务、会管理、善服务的基层图书管理服务队伍。3年来,平桥区积极拓展乡镇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整合分散的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中的图书馆功能,以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为平台,推进农村公民道德教育、远程农业科技服务、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活动。

全年200余场活动聚读者

据统计,平桥区各级图书馆2012年累计开展读者活动200余场次,参与学生和家长达5万余人次,4项重点工作成为其中的亮点。

开设“常识教育”小课堂。与郑州大学联合编写《公民常识》读本,并开设课程,2011年年底走进各乡镇图书馆和全区各中小学校。通过实施文化教育“娃娃工程”,引导留守儿童和广大青少年逐步树立共同理想信念。

开设电影分享课堂。镇图书馆“零钱电影院”每个周末播放各类优秀影片,同时开辟电影分享课堂,给孩子们以有益启发。

开展读书活动和免费讲堂。“世界读书日”及节假日期间,在区、乡、村三级图书馆开展经典名篇朗诵会、读书演讲比赛、讲故事大赛、征文比赛等主题活动;定期举办“公民社会与现代思想论坛”“平图讲坛”“乡村大讲堂”等讲座,并将其办成开放型大讲堂。

延伸农村公共图书馆的场地,广泛收集书画、剪纸、泥塑等民间特色艺术作品;举办广场舞龙、舞狮、划旱船等民俗文化活动,组织地方戏演出等活动。

目前,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以儿童阅览室空间建设、资源设施建设、服务活动开展为重点的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通过全区已建立的251个农家书屋、23个文化大院、226个村级文化室,延伸到千家万户,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和现代气息的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特别是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与活动,使全区图书馆系统先后荣获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示范点、河南省先进图书馆、河南省全民阅读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来源: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