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电子产业风生水起

本报记者 向 炜

罗山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电子产业息息相关:

2010年7月,富士康公司电子散热器最大供货商——香港纳鑫电子有限公司与罗山县政府签约,落户该县产业集聚区,在罗山建设年产5000万件电子散热器和30万套自动贩卖机制冷模组生产线,拉开罗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序幕。

两年后的2012年2月,国内电子变压器前三强、电子元器件前50强企业——东莞大忠电子有限公司年产600万件电子变压器生产线正式投产,开启了罗山电子信息产业新征程。

时下,迈步在罗山产业集聚区,无处不涌动着一股股火热的创业激情,让人感受到一股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走访几家企业,尽管听到的是南腔北调,但是让人感受到的是同一种声音:“我们看中的是集聚区升腾的人气!我们对罗山的未来充满信心!”

从“零”到“有”的突破

罗山产业集聚区成立时间较晚,2010年正式组建。建区之初确定的主导产业是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机械制造。在推进过程中,由于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有10个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主导产业,在招商引资、项目引进上存在同质竞争,增加发展成本;同时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难以形成产业集群。

近年来,在人力成本、原材料、能源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下,沿海电子制造企业生存艰难,正在谋求战略转移,寻找新的承接地。沿海产业的梯度转移为罗山产业集聚区电子产业发展带来“天时”。为此,罗山紧紧抓住沿海电子产业大转移的机遇,以园区建设为支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将高附加值、低污染、劳动密集型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在政策层面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将罗山产业集聚区确定为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配套园区。

同时,罗山县兼具“地利”优势。从地理条件上来看,罗山处于郑州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长三角经济发展区的中心地带。距离石武高铁信阳站仅30公里,沪陕高速形成的交通网络可方便快捷到达长三角地区。交通的便利为罗山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另外,罗山县为信阳城市组团一部分,信罗一体化的规划建设,可以实现与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电子产业园的有效对接和优势互补。

据统计,罗山县有25万富余劳动力,其中有5万人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从事电子产业,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产业素质,可以满足电子产业用工需求,这为该县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人和”之便利。

如此的“天时、地利、人和”,为罗山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自2011年该县确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来,罗山电子产业实现从“零”到“有”的突破,电子产业风生水起,已引进电子变压器、线路板、散热器、低频组建等电子信息产业相关联企业13家,总投资达17.1亿元。

从“低端”向“高端”的迈进

如何发挥好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选准发展重点,突出产业特色,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该县综合考虑现有企业基础及布局、资源供应及发展潜力,结合区位交通优势,市场发展方向及电子产业发展特点,确定未来优先发展以计算机、通信设备(手机)及其周边配件为主的电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遵循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集中要素资源,落实各项措施,紧抓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大规模转移的机遇,不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使罗山县成为信阳市电子产业园配套园区、全省有影响的计算机及周边配件生产、通信设备(手机)制造和研发一体化的电子工业基地和电子产品集散中心。

为建设相对完整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手机)产业链,该县突出发展重点,电子产业发展初期重点引进和培育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PCB板、电源、机箱、显示设备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轻型电子工业;在通信设备(手机)及其周边配件产业方面集中引进和培育手机显示屏、手机电池、充电器、蓝牙耳机、频率器件、摄像模组、手机芯片、手机外壳、柔性电路板等相关配套企业,打造手机零部件供应圈,初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后期重点引进或培育计算机系统设计、通信设备(手机)整机生产等高科技企业及电子信息设备集成制造企业,实现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众多小企业为基础支撑的产业集群,形成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