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家园让留守儿童有了自己的“家”

   “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共青团信阳市委积极走进校门,组织各项活动,让少年儿童通过这些活动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5月28日,在羊山新区第五小学,一场生动活泼的“e+1”家园活动正在进行……

   “我们,和你们一样,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我们,和你们不一样,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在他乡;我们多么希望,也可以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也可以让爸爸辅导数学题;他们都说我们是农民工子女;今天我要大声说;我们不是留守子女,我们也和你们一样,因为,我们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该小学庆祝“六一”的晚会上,留守儿童们一首诗朗诵《“e+1”家园——我们的家》感动了许多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在共青团信阳市委,记者了解到,“e+1”家园,是以志愿服务作为主要活动载体。“e”即“electronic technology”词组的首个字母,代表电子网络技术平台。通过建设“e”平台,利用网络视频和亲情热线电话,实现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经常性沟通交流。“1”即组织志愿者开展对农民工子女的一对一结对帮扶,并配以“感受城市”、“学业辅导”、“自护教育”、“亲情陪伴”等活动的实施,进而让孩子有家的感觉。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这个家园里,过去很多性格孤僻、言语木讷的学生,如今变得活泼开朗、主动大方。四(2)班陈梦瑶的妈妈告诉记者,当初孩子非常抵制,觉得自己是一名留守儿童非常不光彩,回到家流着泪说,我不想当留守儿童,站在台上很丑。后来,通过学校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孩子慢慢变得开朗多了。她还清楚地记得,梅老师给孩子买了一本诗集、一套围巾和帽子。孩子收到这些礼物非常开心,高兴地说,当留守儿童真好!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我,我一点也不孤单。如今,孩子参加了校舞蹈队、绘画班,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绘画大赛上,还获得了三等奖。

   王粤,爸爸远在广州做生意,妈妈带着妹妹在家陪他。没有爸爸的陪伴,他会缺少男子汉气概吗?自来到这个“家”后,原来孤单的他,不仅变得开朗好动,还经常帮助其他孩子做好事。一次,在市图书馆,他拾到一个装有8000元钱的钱包。为了找到失主,他在寒风中整整等了3个小时,直到失主到来后,才匆匆离开返校。

   在采访中,校长告诉记者,为促进留守儿童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学校建设了“亲情视频”4个,开通“亲情热线”2条,基本引导实现了亲情交流的“四个一”(即每月给父母一个电话,每月与结对志愿者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父母通一次书信,每年邀请父母至少回家一次)。此外,学校还通过书信、电话、QQ、校信通、家访、召开监护人会等途径,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采访中,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孩子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学校是我家,留守不孤单”。

   近年来,共青团信阳市委为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中面临的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把宣传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等,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结合信阳留守儿童实际,积极开展“手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加快“爱心之家”、“留守少年儿童俱乐部”的建设,努力构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网络,维护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从而有力地推进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赵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世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