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城乡党组织“牵手”促发展
信阳网讯 淮滨县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扎实开展“牵手共建”活动,认真落实各项共建措施,不断深化活动内涵,着力把“牵手共建”活动打造成城乡建设发展优势互补、统筹并进的平台。
寻思路,探出路,抽丝剥茧解难题。该县组织县直单位深入191个共建村开展调研活动,“把脉”出共建村党组织在组织建设、发展思路、规章制度、困难帮扶、党建资源中存在的问题300多个,形成调研报告15篇。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划分为36条共性问题和200多条个性问题;按解决途径,细化为综合、资金相关、政策相关等若干小类,把“大谜题”分解为“小难题”,把“小难题”转化为“小问题”,为问题解决画出“路线图”.对共性问题,有关部门及时调整、完善了相关农村工作政策;针对个性问题,各单位与共建村共同探索,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解决措施1000余条,实现问题解决“心中有思路,手中有出路”.
齐联动,重帮扶,互帮互助谋发展。该县一是党建互联。积极协助6个村支部配齐了班子,在优秀分子中培养发展党员76名,共建双方共过组织生活500余次,实现结对双方党建工作互联互动。二是发展互助。县畜牧局帮助3个共建村因地制宜发展生猪产业,帮助制定了生猪产业发展规划,并提供成套技术指导。“分量十足”的帮扶活动,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困难互帮。县直单位与困难群众、留守家庭、孤寡老人交朋友、结对子、认亲戚,帮扶助耕,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关爱困难群众的行动,深化了党群关系,谱写了动人的党建互助之歌。
立标准,树标杆,帮带结合促成效。该县畜牧局、县水利局、县住建局等70多家单位均实行了后备干部入村轮驻制度,先后选派500多名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分批到帮扶村驻点开展帮扶。县委组织部制定实行“牵手共建”活动效果量化考评制度,引导和推动“牵手共建”活动开展。同时,通过驻村干部开展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考核,实现“帮”、“促”结合。县直单位带着工作标准驻村,领着考核任务下乡,丰富了该县对基层党建的考核形式,提高了考核的准确性,有力推进基层党建考核的精细化和常态化。
寻思路,探出路,抽丝剥茧解难题。该县组织县直单位深入191个共建村开展调研活动,“把脉”出共建村党组织在组织建设、发展思路、规章制度、困难帮扶、党建资源中存在的问题300多个,形成调研报告15篇。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划分为36条共性问题和200多条个性问题;按解决途径,细化为综合、资金相关、政策相关等若干小类,把“大谜题”分解为“小难题”,把“小难题”转化为“小问题”,为问题解决画出“路线图”.对共性问题,有关部门及时调整、完善了相关农村工作政策;针对个性问题,各单位与共建村共同探索,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解决措施1000余条,实现问题解决“心中有思路,手中有出路”.
齐联动,重帮扶,互帮互助谋发展。该县一是党建互联。积极协助6个村支部配齐了班子,在优秀分子中培养发展党员76名,共建双方共过组织生活500余次,实现结对双方党建工作互联互动。二是发展互助。县畜牧局帮助3个共建村因地制宜发展生猪产业,帮助制定了生猪产业发展规划,并提供成套技术指导。“分量十足”的帮扶活动,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困难互帮。县直单位与困难群众、留守家庭、孤寡老人交朋友、结对子、认亲戚,帮扶助耕,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关爱困难群众的行动,深化了党群关系,谱写了动人的党建互助之歌。
立标准,树标杆,帮带结合促成效。该县畜牧局、县水利局、县住建局等70多家单位均实行了后备干部入村轮驻制度,先后选派500多名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分批到帮扶村驻点开展帮扶。县委组织部制定实行“牵手共建”活动效果量化考评制度,引导和推动“牵手共建”活动开展。同时,通过驻村干部开展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考核,实现“帮”、“促”结合。县直单位带着工作标准驻村,领着考核任务下乡,丰富了该县对基层党建的考核形式,提高了考核的准确性,有力推进基层党建考核的精细化和常态化。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黄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