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罗山县涌现1万户文化专业户

信阳网讯(黄勇 熊道锋)信阳市罗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水南岸,古为荆楚,渊薮久远,既是江淮文化的正源,又是出“俊杰之地”,楚文化、吴越文化、河洛文化在这里交汇融聚,形成了浓厚的文艺底蕴。

自办书屋。该县古今有“耕读传家”的圣贤遗风,人们对文化人敬重三分,衍生了很多砸锅卖铁送子上学的动人故事。不少沾点文化缘故的家庭执意追求“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的时尚元素,一边美化居住环境,一边积藏各类书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准提高了,更加舍得投入文化建设,90%以上的新居都设有书房,内藏各类书刊少则几百册,多则近万册。彭新镇农民杨传交腾出临街门面两间,自订报刊50多种,搜集书画8800多册(幅),供群众免费阅览。据不完全统计,这类文化户在城乡多达7000多户。

传唱皮影。遗留千年的罗山皮影,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薪火传承不衰。在罗山,大人小孩都能哼唱皮影戏。67位民间艺人热心传经带徒,彰显个性魅力。以彭新岳义成、周党陈光辉为代表的7名民间艺术大师,从幼年拜师学艺,一生孜孜追求皮影演唱,直到两鬓斑白。全县50多个皮影队,每队8人~10人,将430多个剧种日臻完善,先后培养了以皮影演唱、影人雕刻、影剧经营者1850余人,年创有效收入1500万余元。

崇尚绘画。时下,在城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家有千金,不如字画一帧”,不少家庭中堂“祖宗昭穆神位”被字画取代。罗山绘画艺术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工人日报社美术编辑王鸿、张步、于人、何伟、叶春旸等人下放到罗山县庙仙乡樊寺“五·七”干校劳动。当地政府对文化人不仅没有虐待,反而奉为上宾。这批资深画家在劳动之余以精湛的艺术办班带徒、言传身教,以高尚的品格教书诲人、评鉴作品,先后传带了桂行创、何家安、李世银、沈峰、方强、甘苦等50余名中青年画家。30年来,“罗山画家群”又辐射400余名美术爱好者,年创作5000余幅作品,被全国一类报刊采用1700余幅,成为“罗山名片”之一。

来源:信阳网 作者:黄勇 熊道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