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两会:黄久生为农民工鼓与呼引起媒体高度关注

信阳网讯  在省“两会”上,潢川县的农民工代表黄久生积极为农民工鼓与呼,引起全省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纷纷对其进行专访,再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河南日报》、《大河报》、《青年导报》分别以《“我要做一名感恩的农民工代表”》、《关爱农民工的政策更多些、更细些》、《“本报倡议”(建立“农民援助服务机构”)或成河南两会议案》为题,报道了黄久生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此次,他递交了一份《关于建立“农民工援助服务机构”(常设)的建议》的提案。他希望政府在关注、关心、关爱农民工上更多一些、更细一些。比方说,成立农民工援助服务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交通、培训信息以及临时食宿过渡等。

  黄久生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源于幼时家乡父老乡亲对他的无私帮助。6岁那年母亲去世,大雪纷飞,他和四岁的妹妹、两岁的弟弟扑在母亲坟前痛哭不止。当时,父亲常年在外靠补锅修盆维持生计,十天半月都不在家,两岁的弟弟被迫送人,黄久生和妹妹常常喝稀汤泡大粒盐度日。

  看到黄久生和妹妹艰难的日子,村里人纷纷出手相助。大雪天邻居大娘为黄久生做了双棉鞋。直至今日,黄久生常给老人们送的礼物是棉衣,“小时候冻到骨头里去了,冻怕了。”黄久生提起童年便不由红了眼睛。

  乡亲们的爱,黄久生都牢牢记在心上,“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回报他们。”

  他18岁离家打工,从一名提灰搬砖推车打杂的小工做起,逐渐成长为建筑界技术过硬、善打硬仗的行家里手。他带领的建筑队也博得“河南建筑业的铁鸟”的称号。事业刚有起色,他就开始反哺家乡,从1996年起,逢年过节,他坚持为700名孤寡老人送去米面、冬衣,有时还有数百元的现金;他花200多万元为家乡修建了一条道路;他为潢川县慈善协会捐赠了30万元;他为全村每家每户铺设了自来水管。他还在有关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下,组建了潢川县驻郑州外来务工人员党支部,自掏腰包为外来务工者体检,请农民工家属到郑州游玩听戏。

  这几年,荣誉纷至沓来,荣誉意味着更多的是责任。黄久生很不安,“我整日琢磨着怎么努力才能对得起这些荣誉。”他说自己是一个农民,“要做一名常怀感恩之心的农民工代表,为维护农民和农民工权益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晏乾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