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重点改革试验完美收官

信阳网讯  2012年,浉河区紧紧围绕试验区建设持续“六个放大提升”,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的工作要求,狠抓农村重点改革试验项目实施,成果丰硕,受到市考评组的认可。

  土地经营水平明显提升。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组织实施土地流转,新创办的5家区级示范园流转面积均在2000亩以上,土地流转农户人均增收1600余元;将双井办事处400公顷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纳入政府效能考核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实行主管部门与受益群众“双方对接”,保证了农民主体地位作用发挥。在董家河镇、金牛山办事处试点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当股东。金牛山十里河总场土地流转合作社,社员人均年底分红达5000余元,加上劳务收入,该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

  盘活资金水平明显提升。“五权”确权办证基本完成,通过“林业银行”实现抵押贷款10亿元。依托谭家河乡、吴家店镇2个金融服务中心,探索建立了农村物权交易平台、交易市场。不断强化对资金互助社的规范管理,10个示范性合作社总注册资金5570万元,实际落实贷款7200万元。高度重视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重新制定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建成信用村6个,信用户720户,发放贷款600万元。

  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到2012年年底,全区共有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36家。全区育秧工厂发展到5个,其中新创办育秧工厂3个,机械化插秧面积达到2.91万亩,机械化插秧面积提高了15%.试点发展柳林乡红坛村劳务专业合作社1家,吸收社员150余人,与华新水泥(河南信阳)有限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实现劳务收入30余万元。全年落实农村“六大员”津补贴270多万元,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更为健全。

  城乡一体水平进一步提升。按照“单元”整体推进的理念,结合打造“特色农业引领区”的目标要求,重点打造十三里桥翔鸽岭生态农业园等4个新型农业现代化样板工程,实施资源集中投入、土地集约经营、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四农联动”“四位一体”,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向土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居住社区化迈进了积极的一步,初步建成种植、加工、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农业园区4个。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马成祥 万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界朋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